編者按:眼皮跳應該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每個人應該都感受過的吧!有人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這個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下面一起來看專家怎么說!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陳國強,主題是眼皮跳出的健康警報,主要介紹生理性眼皮跳、病理性眼皮跳、腦動脈硬化、腦部腫瘤、面肌痙攣等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據了解,生活中通常引起眼皮跳動的原因,包括過度勞累、緊張、眼睛本身的疾病或用眼不當,以及外傷等,這些因素可以刺激眼部神經,導致肌肉收縮,然后就會引起肌肉跳動。 生理性眼皮跳一般比較輕微,如果是勞累過度,休息后就會好,即使是有炎癥等病因也都是可以通過治療緩解的。而面肌痙攣后的眼皮跳的病因在腦內,是很難自愈的,發展趨勢是進行性加重。
眼皮跳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的眼皮跳,不少人經歷過,其發作是一過性的、間歇性的,發作時間很短,常常只是幾秒鐘,跳動程度也不嚴重。多半是休息不夠、疲勞或是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和藥物所致。這種眼皮跳,不影響健康,更與禍福無關。它無需醫治,必要時也只需要閉眼休息一會兒,用手輕輕在跳動點加以按摩,或者熱敷一下,稍加注意飲食,就會自動消失。
病理性原因造成的眼皮跳,一般持續時間長,眨眼幅度大,為一種病態表現,多發生于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由于腦干的血管硬化扭曲,一旁與之并行的支配眼皮肌肉運動的面神經被血管壓迫,產生持續性的神經異常興奮,引致肌肉不停收縮,眼睛就眨個不停,這是眼瞼痙攣,很難自愈。
更嚴重的是,如果病患部位在基底神經節,痙攣的范圍則擴散到嘴巴、舌頭和下巴。此時,病人不但有不停的眨眼動作,還伴隨面肌的抽搐,這就是面肌痙攣。眼瞼痙攣和面肌痙攣,是一種局長肌張力障礙性疾病,更難以自愈。
節目中,專家會教您如何區別生理性眼跳和病理性眼跳。專家建議,生理性眼跳可以通過熱敷、眼部按摩、少接觸刺激性、興奮性食物的方式進行緩解;而病理性眼跳一定要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陳國強
陳國強,教授,主任醫師。世界疼痛醫師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兼神經外科疼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委員會臨床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師從于左煥琮教授,從事顯微神經外科及立體定向功能神經外科手術,目前已獨立完成微血管減壓術 6000 余例,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徹底治愈率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患者達1000余例/年,是目前國內總手術量和年手術量多、療效和安全性高的專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