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西醫尋找病原、直接對抗的方式不同,中醫把引起流行病的病毒、細菌稱為病邪的一種(戾氣),病邪入體中醫對病邪采取“和為貴”而不趕盡殺絕的做法,治療重點是“調理”,這也就是幾千年來中醫沒有細菌學卻能治療傳染病的原因。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也反映到了中西方不同的醫術之道:西醫講求對抗,中醫謀求共處。
SARS讓中醫再次崛起,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中醫現實的弱勢地位?,F在有人叫囂要廢除中醫,赤裸裸的批判中醫,說中醫是偽科學,這些現象值得深思。
自從西醫進入中化大地,攻擊傳統中醫藥學的聲音從沒停止過,誣蔑中醫“封建”、“迷信”、“不科學”的仍大有人在。西醫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下發展為現代醫學,時間不超過200年,而中醫的歷史隨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近7000年。我們姑且不看200年與7000年是否有可比性,但中華文明7000年的歷史,使中華文化深厚的植根于中華大地,而做為中華文化精髓的中醫決不是幾個根本不懂中醫的人跳出來說要廢除就可以廢除的,這有點象癡人說夢;也不是幾個學了點西醫就自封為西醫代言人的人說“中醫是偽科學”中醫就是偽科學的,這有點象井底之蛙。
以西方實證科學來印證中醫不科學讓人匪夷所思。醫學上說“醫食同源”中西醫皆認可,而飲食文化經過發展已呈多元趨勢,難道醫學就不可以多元化嗎?中國美食、法國大餐、美國漢堡遍地開花,難道吃了快餐的漢堡你長的滾圓,就可以說中國美食沒有營養、不美味應該廢除嗎?中醫的飲食為水谷二字,中國人的飲食以糧食為主,與WHO提出的食物金字塔結構的基層為谷物不謀而合,原來吃著漢堡的西方人更認可的是中國美食。這些學了點西醫就以為掌握了真理的人,感覺好像是穿著“新裝”滿大街遛達的皇帝,顯得幼稚。我們看到的只是缺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虛無主義,沒有看到他們身上具有科學精神。
英國《Nature》雜志主編菲利普.坎貝爾博士2001年10月訪華期間在接受采訪時說:“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將是世界科技中活躍的兩個領域,兩者在未來有交叉融合的趨勢。從更廣的視野看,生命科學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目前對生命科學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細節上,尚沒有從整個生命系統角度去研究。未來對生命科學的研究應當上升到一個整體的、系統的高度,因為生命是一個整體。從原則上說,未來對生命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當是西方科學方法與中國古代科學方法的結合。中國古代科學方法重視從宏觀、整體、系統角度研究問題,其代表是中醫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學習。”
世界衛生組織也積極倡導:“健康不僅在于沒有疾病,而且在于肉體、精神和社會各方面的正常狀態。”這就明確地強調了人的健康問題不僅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和醫療進步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與人類精神和這個生存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的系統工程問題。這正是中醫“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
世界衛生組織在關于《迎接21世紀的挑戰》報告中認為:21世紀的醫學不應該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領域,應當以人類的健康為醫學的主要研究方向。從這個方向出發,中醫學的辨證不只用于診斷疾病,也可用于評價亞健康、甚至健康狀態。可以認為,中醫藥的理論體系是21世紀醫學發展研究的主體之一,中醫藥代表世界醫學發展的方向。
原來這些叫囂要廢除中醫、赤裸裸的批判中醫、說中醫是偽科學的人,真的是困在井底只會呱呱叫的青蛙,也真的是穿著“新裝”滿大街遛達的皇帝,希望這些人只在中國遛達遛達就算了,別滿世界遛達了,好好研究研究中醫,好好看幾本書才是正事。
科學活動是社會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實踐具有相對性和不確定性,實踐受歷史的局限性,實踐是發展著的實踐,實踐檢驗真理也不是一次能夠完成的。即使是真理也有其相對性,有待于擴展,有待于深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西方科學僅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一種實踐,而絕非唯一的方法,唯一的標準;包括中醫藥在內的東方科學則是認識世界的另一種方法,另一種實踐??茖W是不斷探索的發展著的科學,對科學的認知我們唯一的態度是發揚科學精神,尊重客觀,理性求索,要有認真求實執著敬業的態度,也要有容納百川的胸懷。
戰勝SARS其實是西醫中醫兩種不同醫學體系珠聯璧合的結果。當中醫遇上西醫,沒有什么人有理由妄自尊大,指手畫腳,我們也沒有理由妄自菲薄,自殘形穢。相信在人類戰勝疾病的過程中,西醫與中醫將會殊途同歸,互相融合,取長補短,真正造福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