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光憑檢驗結果診斷疾病
不同疾病對于檢驗結果的依賴程度不同,有的體檢項目很靈敏,但缺乏特異性,這時檢驗結果只能作為診斷依據的一部分;有些檢驗項目特異性很高,則對疾病的診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再者就是人與人千差萬別,每個人患同一種疾病的表現可以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種病也能因為是不同的亞型或發病的具體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和檢驗結果。
例如血尿,既可以由腎炎引起,也可以是由于輸尿管結石所致,血液系統的疾病(如溶血)也可引起。這些病人做尿常規都提示尿中血紅蛋白陽性,尿沉渣鏡檢可以發現紅細胞,但這些病的診斷完全不同,治療上也相去甚遠。
有一些檢驗項目,因為特異性高,則可能被作為某些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測定,就是俗稱的澳抗測定,當發現其呈陽性時,即使沒有其他異常,也可以診斷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當然,有可能是健康攜帶者)。
再比如,曾讓人談之色變的SARS,當病人出現發熱、胸部X線表現異常時,僅能提示肺炎的診斷,但不能診斷為SARS,因為可以導致肺炎的病原體很多。
但此時如果檢測SARS病毒抗體呈陽性,則SARS的診斷基本上就可以成立了。由此可見,檢驗結果對于大部分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這樣說:“化驗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化驗卻是萬萬不能的。”
總結:現在都知道體檢之前應該注意哪些事情了吧,人們的觀念是體檢的前一天晚上開始調節飲食習慣就行了,其實不然要在體檢的前三天就要改善飲食,這樣才不會影響到體檢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