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然,攝養為生
老中醫諳熟《黃帝內徑》“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三原則。“殷憂啟圣,多難興邦”,有了憂患意識,才能樹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法則。許多老中醫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壓、腦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氣腫等。但他們堅信“養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創造多種條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習練書畫,以養心增氣;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陽;或活動肢體,以運血脈;或與晚輩談天說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鐵棍山藥、蜂蜜、百合等以軟化血管,排除雜然。
房事節制,勿禁勿縱
對于房事養生,老中醫認為青年時不可縱欲,老年時亦不可絕對禁止。中年以后的房事節律,難以有一個定數。有位老中醫提出“九九數調節法”,即45歲以后,按頭位數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歲以后,按頭位數5加1,即6×6=36, 36天一次;65歲以后,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記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事節制的原則。
不可否認,遺傳基因對長壽有密切關系
但健康長壽更多靠后天因素獲得,正如曹操所說:“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天年”。據科學家研究,中醫學關于養生長壽的觀點和經驗是有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