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沒準兒他也在鄰間的咖啡廳里罵著他的"頭兒"呢!你也罷,你的頭兒也罷,反正罵夠了都還得回去老老實實地工作,除非你們有勇氣去領那只大信封(炒魷魚)。
于是乎,這罵"頭兒"便成了白領們樂此不疲的"健身運動",員工們罵著部門經理的同時或許還崇拜一下主管他們的副總裁;而部門經理們則罵著員工們崇拜的那個副總裁,間或也許會對董事長的某些決策贊嘆一番……
于是罵與被罵在幾杯咖啡下肚之后便沒有了什么實際意義。除了宣泄,咖啡廳的另一個重大意義便是兼有"情報站"的功能。近國際市場什么貨搶手?昨天哪個Boss高升或是辭職了?
在哪個重要的會議上,老板是如何決定"第三特別計劃"領導人的……來自于各個公司、各個部門、各個層次的信息在這里匯報、交流、碰撞著……
而其間的有心人就在其中獲取了合作的伙伴,升職的契機以及不期而遇的人民幣。當然,還有可能獲得的是瞬間火花后演繹出的各種各樣的愛情故事……
沒考證過喝咖啡是否會上瘋,但是大多數的白領對咖啡的熱愛可謂是"酷"了,那種優雅而嫻熟地喝著咖啡的動作幾乎成了全體白領族的"寫真照",咖啡在潛移默化中成了Office的附屬品。
也難怪,當人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生活在一輛叫做"疲于奔命"號的生活列車上時,咖啡更當仁不讓地站出來成了舒緩"壓力"的佳飲品。
在這種蕩著奶香、甘甜與苦澀的液體中,緊張工作和生活著的人們找到了一個適合的借口彼此交換著信息,彼此釋放著憂怨,彼此汲取著溫暖,從而獲得了一種熱情洋溢的生命情調。
在這種情調的背后潛伏的是對自由不羈的認同,是對Office規整生活的反叛。就讓我們權且稱之為Office的"咖啡文化"吧!
總結:現如今,卡布奇諾在全球各個咖啡廳都銷售的很火爆,可能當時它的創始人也沒有想到過這樣一種現狀,它代表了咖啡飲料的一種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