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譜的長壽誤區
不少醫學家提倡“中和以養生”,即無論飲食起居、思慮情感等身心活動,都要有所節制,恰到好處。“能中和者必久壽”,只有保持不偏不倚的和諧狀態,才能延年益壽。
勞動者一定能長壽?
資料表明,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生存能”,其釋放速度快慢與壽命長短相關聯,釋放越慢則壽命越長,反之則越短。劇烈的體能消耗加快了生命過程,加速了身體某些重要器官的“磨損”和“創傷”,會導致早衰發生。
足夠的證據表明,過度運動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流行病專家調查了2500名從事長跑運動的男女,一年后,1/3以上的人因肌肉拉傷等原因縮短或放棄了這項運動,1/7的人由于運動過量而引起損傷,不得不進行治療。
因此,許多學者提出了新口號——“生命在于運動加靜養”。眾多以終生靜養為主的作家、畫家、科學家、作曲家等長壽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吃素者一定能長壽?
營養學家認為,人類所需要的蛋白質有兩種。一種是完全蛋白質,又稱優質蛋白質,含有人體所必需氨基酸在內的所有氨基酸,奶類、精肉、禽蛋和魚蝦等動物性食物是此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另一種是不完全或半完全蛋白質,所含氨基酸數量不足,而且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植物性蛋白質即屬此類。如果長期吃素,完全蛋白質得不到及時與足夠的補充,則會引起血漿蛋白降低、體重減輕、貧血、浮腫、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骨折不愈合等。
低膽固醇者一定長壽?
很多中老年人為預防動脈硬化癥,對動物內臟、蛋黃、肥肉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敬而遠之。但有人指出,對膽固醇不必“聞風喪膽”。一是膽固醇有好壞之分,其中的高密度膽固醇是良性膽固醇,可預防動脈硬化發生。因此,在膽固醇總量內,如果高密度膽固醇占大多數,即使膽固醇含量高也不會導致動脈硬化。反之,如果低密度膽固醇含量占大多數,即使膽固醇總量不高也可以導致動脈硬化。
二是膽固醇對人體有重要和必需的一面。如類固醇激素、性激素、皮質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維持人體正常生理與代謝功能的重要物質,其合成的原料就是膽固醇。另外,人體的免疫功能只有在膽固醇的參與下才能發揮作用。實驗證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與癌癥的發病率呈反比例關系,尤其是食道癌、直腸癌、淋巴瘤等。長期不吃高膽固醇含量食物的人,由于血液中膽固醇過低,其癌癥的發病機會是膽固醇正常人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