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物、靶向治療藥物有寒熱屬性
我們發現許多腫瘤科醫生選擇化療藥物、靶向治療藥物盲目性很大,其實如了解了藥物的寒熱屬性,再根據腫瘤的寒熱,臨床選擇化療藥物時就會有的放矢,療效會有較大提高。那么藥物寒熱燥濕之性從何獲得呢?我認為主要可從下面2個方面。
一是根據部位(包括原發部位和轉移部位)和病理類型推測藥物的寒熱燥濕。上面已說腫瘤的部位與寒熱有關,而且中醫學認為大多數腫瘤的形成與痰濕有關,那么可以通過治療某些部位腫瘤來推測藥物的寒熱燥濕,如EP方案即可治療小細胞肺癌,又能治療精原細胞瘤,根據這些部位腫瘤多屬火可以推斷EP方案藥性偏寒等。
從病理類型也可幫助推測藥物的寒熱燥濕,但從肺癌而言,鱗癌、小細胞癌位近肺門屬火者多,但小細胞癌與鱗癌又有區別,小細胞肺癌容易淋巴結轉移、腦轉移,說明其挾痰濕較多,為痰火之證;腺癌容易出現胸水、淋巴結轉移,出現胸水多為陽虛、淋巴結轉移多見痰濕,故腺癌多寒濕。
二是根據藥物的副反應來認識藥物的寒熱燥濕。一般人們只注意藥物的副反應,不會對其副反應進行中醫辨證,如能通過對副反應的中醫辨證將大大提高醫生對藥物的全面認識,而且更容易發現藥物的寒熱燥濕,對臨床合理應用這些藥物大有裨益。前面說了紫杉醇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肌肉疼痛,風寒燥濕熱哪類藥物(副反應被稱為邪氣)容易引起疼痛,毋容置疑,是寒類藥物,此外,紫杉醇常見的副反應白細胞減少、低血壓、心動過緩、厭食、水腫等亦屬一派陰證。因此可以推斷紫杉醇是寒類藥物;西妥昔單抗會引起全身紅色皮疹,說明該藥為熱類藥;伊瑞沙引起明顯手足皸裂,說明其是燥類藥。伊立替康用后出現口干、手足干裂等,亦提示其藥性偏于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