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教你秋燥食療方法 十分"粥"到
立秋后,雖仍有一段時間天氣較熱,但早晚漸覺涼爽,此時燥氣行令,名曰秋燥。因此,立秋養生,除了遵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總原則外,還應特別注意養肺、養陰、養津、養收、潤燥、護肝,以防燥邪傷肺,肺過克肝。
而現如今,絕大部分上班族經常忽視秋日的養生與保健,一是借口沒時間,二是嫌養生程序繁瑣,加之飲食作息不規律,久而久之身體便會發出警告。那么,民以食為天,在秋季可以通過什么簡便的食療方法進行調補呢?
粥是秋季飲食中必不可少的良物,適當食粥,則能和胃健脾,潤肺生津,養陰清燥。明代醫家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宋代詩人陸游《食粥》詩曰:世人個個學長年,不知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下面介紹幾款簡單易行的粥方。
梨粥:梨 2只,洗凈后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 100克,和水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栗子粥:栗子 50克、粳米 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尤其適用于老年人腰腿酸痛、關節痛等。
芝麻粥:芝麻 50克、粳米 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適于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隨息居飲食譜》更把粥譽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以代替參湯。清代學者曹廷棟更在《老老恒言》中強調了粥對老年人的益處:粥能益人,老年尤宜。老年有意日食粥,不計頓,饑即食,亦能體健,享大壽。
我國民間食用藥粥源遠流長,用藥粥防治疾病、輔助治療、病后調理、攝生自養。一向提倡“食宜暖”的衛生部特聘健康教育專家趙霖說,溫熱的藥粥滋潤腸胃,極易吸收,適合老人及體虛之人。下面介紹兩款藥膳粥。
阿膠大米粥:東阿阿膠10克,大米100克,紅砂糖適量。將阿膠搗碎備用。先取大米淘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搗碎的阿膠、紅糖,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2劑。經常服用可達到養血止血、養陰潤燥之功效。
阿膠白皮粥:煮粥前先將桑白皮洗凈,用砂鍋煎汁,取汁2次。粳米粥煮10分鐘后,加入藥汁、東阿阿膠,粥熟后,可加紅糖調食。好趁熱空腹服用,可起到潤燥養顏作用。
以上兩款藥粥均涉及到阿膠,那么,阿膠有哪些滋補養生的功效呢?《本草綱目》載:“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東阿”阿膠漢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貢品,歷代《本草》皆將其列為“上品”,譽為“圣藥”。
千年臨床及現代科學檢測證實,阿膠具有補氣養血、滋陰潤燥、化痰清肺、調經安胎、改善睡眠、強筋壯骨、延緩衰老、美容養顏、增強免疫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勞、抗休克、升高白細胞、抑制腫瘤等多重功效,我國首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稱阿膠“久服,輕身益氣”。
由此看來,粥方所需物料簡單、易操作,小小一碗粥,再加阿膠少許,對于廣大上班族而言,不失為秋燥食療良方。
總結:綜上所述,喜歡喝粥的朋友,可以直接通過養生的途徑,來喝一些有益于身體的秋季養生粥,對進補大有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