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很多人生病的時候都會抓中藥喝,因為它相比較西藥而言,雖然味道苦但卻無副作用,而且又能治根。但是中藥什么時候喝才科學呢?服用中藥有哪些要注意的?
1.喝中藥請在飯后30-60分鐘服用為宜.可以避免中藥成分對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藥前后一小時左右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漿,以免中藥成分與茶的鞣質,咖啡因及蛋白質等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可以喝水.>>>中藥養生 銀杏葉有哪些養生功效
1.溫服:一般藥物均宜溫服,藥煎好后放一會兒,待其不冷不熱時服。如平和補益藥物。
2.熱服:凡傷風感冒的藥,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藥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服藥時間
1.飯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2.飯后服: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病位在上,應在飯后服藥。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癥,在飯后服用,可使藥性上行。
4.空腹服: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藥,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這樣可使藥物迅速入腸,并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具有瀉下作用的湯藥也亦如此,以增強藥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