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說“血主濡之”,意思是說血的主要功能是濡養皮毛、筋骨和臟腑,而它的這種濡養功能只有依賴于“氣”的推動才能得以實現。《內經》認為:“氣血通暢,則百病不生;氣血不暢,則疾患自現”。因此,任何疾病,不論在臟腑、經絡;或在皮肉、筋骨,在無法確定病因、病機的情況下,從氣血入手是便捷,也是有效的。
從臨床來看,中醫認為,人到了中老年所出現的色素沉著、皮膚粗糙、老年斑、鞏膜渾濁等都是“瘀血”的表現,而諸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老年癡呆、前列腺肥大、中風等疾病的發生也幾乎都與“氣滯血瘀”有關。因此,國醫大師顏德馨先生明確提出“人體衰老的本質在于氣虛血瘀”的理論,并指出“益氣化瘀才是延緩衰老的可靠途徑”。
日常生活中,為保持臟腑氣血的通暢有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要保持飲食均衡,特別注意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和水分,以充養氣血,保證氣機運轉的能量;二要長期堅持適宜適度的運動鍛煉,以增強氣機的活力;三要善于調節情緒,保持健康樂觀的精神狀態,以防氣機郁滯和逆亂。
總結:中醫認為通暢氣血為養生首要問題,氣血通暢就可以避免自身很多的疾病,如老年斑,皮膚粗糙等等問題。所以我們要學習中醫理論來通暢氣血。(文章原載于《大家健康》,作者: 薛琪,刊期:2012.07,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