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古時候就有孔融讓梨之類的典故,數不勝數。但是國內的新生代,家長不再重視孩子的禮儀,而是重視學習。忽視禮儀禮貌的存在真的對嗎?
不久前,有國內中學生和境外的某學生訪問團交流。送走客人,內部分享時,國內的學生小張說:他們覺得境外那些同齡人比國內的學生更彬彬有禮,落落大方。“我們的同學可能在該表達、表現的時候拘謹不安,在該謙讓的時候又顯得粗魯。”
中國人到國外,常常會感覺到異樣的眼光:比如到博物館參觀,工作人員會特別盯著我們,怕我們動展品。有游船的項目,一定會讓中國的團在一條船上,因為知道中國人會比較”吵鬧“,雖然我們曾經是禮儀之邦,但在這個時候,真的感到”禮儀“距離我們是那麼的遙遠。
大家有沒有見過個別小孩,對父母,特別是媽媽說話相當沒禮貌,有時候甚至呼呼喝喝,現今的家長,或許覺得對孩子要自然、平等。但寬鬆并不等於縱容,父母在孩子面前還是應該有的。父母只要有約束的意識,孩子是可以有所收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