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降低藥物療效
中醫的大特色就是辨證論治。什么叫辨證論治呢?就是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處方的調整。也就是現在常說的個體化治療。
比如上面的生活實例,誰說去年的咳嗽跟今年的一樣呢?病因不同,發病時間不同,咳嗽早期或晚期的時期不同,醫生辨證不同,用藥又怎么可能一樣呢?
不經醫生指導隨意抄方,使中醫藥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病人節約了一點兒候診時間,但在其后的幾天或幾周內,可能服用的都不是合適的藥物。這實際是主動放棄享受中草藥靈活多變,因人制宜的特長,結果看了中醫,病人卻不能從中受益,而且還造成了藥材浪費。
3.助長錯誤認知
一般來說,患者對中醫學了解不多,以為中醫藥也是一種病對應一種藥,反復要求醫生照方抓藥。實際上,對患相同疾病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狀況下,中醫會開出不同的藥物。決非一藥對一病那么簡單。所以,在這里也建議醫生不要為要求抄方的患者提供方便,以免助長其錯誤認知。
4. 忽略醫患交流
中醫學是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融合體。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醫患的交流對疾病的減輕、痊愈有重要的作用,而盲目抄方破壞了這種交流。因此,時間雖然緊張,但健康更加重要。如果您真的重視自己的健康,還是安排好時間去看病吧。盲目抄方真的還不如不吃藥。
總結:盲目抄方不可行,中醫博大精深,并非常人所能掌握的,所以抄方很不明智,是藥三分毒,亂吃藥對身體并沒有好處,可能會加重你本身的病癥,影響后期治療。(文章原載于《大眾健康》,作者:李伯華,張蒼,刊期:2012.08,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