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孩子發燒是正常的生理反應,近流傳著兒童變蒸,不發燒就長不大。這樣的傳言你當真嗎?兒童發熱如何區分2種發熱?
不發燒發熱的兒童 就長不大嗎
蘇女士的女兒甜甜是順產,出生后一切正常,非常可愛。可三個月大時,甜甜突然發熱了,“呼哧呼哧”地喘氣,蘇女士夫婦倆看得心急火燎特別難受,趕緊抱著甜甜去醫院,一針把熱退下來了,結果沒兩天甜甜又起了一身疹子。這時,蘇女士的婆婆從鄉下趕來城里看孩子,說甜甜這是要長心眼了,熱一陣兒沒事,看不看醫生都行。蘇女士覺得婆婆的話不可信,但醫院的退燒方法效果又不佳,可怎么辦?
中醫變蒸有說法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燒不一定都是病理性反應,因為還存在著一種生理性的發熱反應。上面這個病例,就是因為醫生分不清兩種發熱,盲目用藥造成的。
隋唐時期醫家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談到一個很重要的學術觀點——“變蒸”。什么叫變蒸?“小兒變蒸者,以長血氣也。變者上氣,蒸者體熱。”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就是成長變化當中的發熱。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有320天變蒸完成的,有576天變蒸完成的,不盡相同。
民間也有小孩發一次燒就是長一次見識(智力發育)的說法。其實,不單是長腦子,還長個兒,正所謂不發燒長不大。臨床上很多孩子,變蒸發燒后確實有了不一樣的變化:前兩天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發完燒后就會叫了。
“變蒸”這一說法,在今天的醫學界仍有很大的爭議,有的醫生認為,只要發熱就是病理性的,不承認有生理性的發熱。也有人認為,變蒸的不安、出汗等與佝僂病早期出現的一些癥狀很相似,可能是輕度的維生素D缺乏癥。但不少中醫師以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古人“變蒸”的說法確實是有道理的。
他們認為,“變蒸”是嬰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精神、形體出現階段性代謝旺盛的生理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發熱,對孩子的身體并沒有害處,反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