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多樣,營養素互補,可提高吸收利用率 以蛋白質為例,大部分植物性蛋白質中各種氨基酸的含量和組成比例,與人體需要相比總有些不足,因此被稱為不完全蛋白質。而通過各種食物的互相搭配,各種食物中的蛋白質互相取長補短,就可以更接近人體需要,提高吸收利用率,增加其營養價值。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常將多種食物混合食用,這不僅可以調整口感,也符合營養科學的原則。
例如,玉米、面粉、小米、大米中的蛋白質缺乏賴氨酸,但蛋氨酸含量相對較高,而大豆中的蛋白質恰恰相反。大豆、玉米、小米單獨食用時,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分別為64、60、57,但當三者按52%∶23%∶25%的比例混合食用時,其蛋白質生物價可提高到73,與豬肉中的蛋白質相當(豬肉蛋白生物價74)。可見,多樣化的飲食大大提高了蛋白質的利用率。
飲食多樣,發揮營養素的協同作用 很多營養素在離開它們的協同伙伴之后,會降低功效甚至無法發揮作用。例如,維生素B6(即吡哆醇),只有在體內轉變為吡哆醇-5-磷酸之后才能發揮作用,完成這個轉變需要一種酶,而這種酶的活性依賴于鋅和錳;如果人體缺乏鋅和錳,那么服用維生素B6可能就毫無效果。孕婦補鈣時若只吃含鈣食品,則效果并不佳;如果又吃了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其補鈣作用則會成倍增強。VE、VC、VA三種抗氧化維生素如果共同補充,VA可以防止VC氧化,VC能強化VE的效果,VE也可提高VA的作用,故可以相互保護,提高功效。
可見,食物多樣不僅僅是豐富了我們的餐桌,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營養更加均衡,飲食更加安全,營養素更有效地吸收并發揮它們的佳作用。
總結:食物的多樣化,才能權衡發展補充營養。沒有好也差、(文章原載于《家庭醫學》,刊期:2012.06,作者:王旭峰,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