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節日。大家都知道要包粽子,在門上掛艾葉草,驅蟲辟邪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科學傳說吧。
從傳說到科學:端午時節話艾葉
俗語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這里說的艾,就是我們常說的艾葉、艾草,為菊科植物,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緣。艾葉是一味療效不俗的中藥。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虛寒性的月經不調、經血過多、崩漏、妊娠下血及腹部疼痛等癥。端午時節正值初夏,天氣開始炎熱,又多雨潮濕,細菌繁殖快,人們容易患多種疾病。而艾葉氣味芳香,可驅蚊逐蠅,清潔空氣,消除病毒,保持居室衛生,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
艾葉辟邪相傳千年
關于“艾葉辟邪”的傳說,也流傳了上千年。
在古代,人們發現了艾絨是一種很好的易燃物,那時保管火種或傳遞火種用的就是艾葉,所以,保管火種的人要經常上山采集艾葉涼曬干制成燃火材料艾絨。某一天,一場瘟疫襲來,村子的人大部分都死亡了。但人們驚奇地發現,負責掌管火種的這家人,甚至在這家人附近住的人卻沒事,他們仔細檢查了這家人與其他人家的不同之處,發現這家人土屋的墻上掛滿了艾葉。原來,懸掛艾葉是可以免受邪氣侵害的,慢慢地人們就有了“艾葉辟邪”的認識。
艾葉避邪并非迷信
“艾葉辟邪”在過去曾被視作迷信,在今天看來是很有科學道理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葉的功效有以下幾點:
◎艾葉中的揮發油(香味成分)對多種致病細菌及病毒均有抑制或殺滅作用。上海等地對用艾葉為主制成的消毒香,進行抑菌抗病毒試驗,結果發現艾香(主要為揮發性成分)對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多種細菌有殺滅作用;對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及皰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其對空氣消毒,可明顯降低流行性感冒的發生率。
艾葉的香味成分揮發出來后,不僅能抑制或殺滅房屋周圍環境中的細菌和病毒,還可分布于人口鼻呼吸道中,能殺滅進入口鼻呼吸道中的細菌病毒,并且能在口鼻中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細菌病毒的侵害。若通過燃燒艾葉煙熏或煎煮艾葉洗浴,則由于高溫的作用其香味成分揮發更徹底,效果會更好。
◎艾葉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強作用。艾灸能增強小白鼠單核巨噬細咆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此點已被眾多的藥理實驗所證實。以艾葉為主制成的消毒香,能顯著提高健康人鼻分泌液中特異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長期應用艾葉洗浴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可明顯減少流感的發生率,說明艾葉浴也有一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