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療的穴位及其位置和功能
足療是近些年隨著人們健康與保健意識的增強而出現的“新詞”。眼下,在大多數人認為:足療就是運用中醫原理,集檢查、治療和保健為一體的無創傷自然療法。足療包括兩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是人體的陰晴表,能夠很準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那么足療穴位的具體位置在哪呢?與之對應的足療穴位的功能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涌泉穴
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與后三分之二交界處。
主治:開竅醒神,寧心安神。適用于頭目昏花、失眠、頭項痛、足心熱、中風、下肢癱瘓、目澀咽干等病癥。
感覺:局部按壓脹痛明顯,有時可向下肢發散。
厲兌穴
位置:在第二趾外側端,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常用于面腫、口喎、牙痛、鼻衄、鼻流黃涕、胸腹脹滿、多夢等病癥的治療與保健。
昆侖穴
位置:在外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平外踝高點取穴。
主治:常用于腰骶部疼痛、足跟腫痛、頭痛、頭項強痛、落枕、坐骨神經痛及目眩等病癥的治療與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