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容護膚是每個女人們想要保持年輕美麗必須采取的措施,女士美容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可以很好的保持女人們皮膚光潔等。那么,有多少人了解美容的歷史呢?美容起源何時?
解密中醫女士美容的起源歷史
漢方美容的源頭
中醫美容非常神奇,與中國文化有著微妙的聯系。酒在當今是一種常用的飲料,但在遙遠的古代,就曾經作為美容的原材料。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新石器時期就發明了造酒業,酒除了作為飲料有防病、治病之用外,人們同時還發現,人在飲酒后紅光滿面,于是當時就把酒作為使人變美的媚藥之一。
酒僅僅是美容原料中的一種而已,在我國古代,有許多被人們用來做美容原料的物品,這其中有蟾酥、珍珠粉、羊胎、麝香等,千奇百怪,現在的人對其并不熟知。
考古學家曾在原始人類的遺址發現用小石子、貝殼或獸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麗串珠,用于裝飾;在洞穴壁畫上出現了美容化妝的痕跡——
有一個原始人正在用一種泥狀的東西糊在自己的臉上。從原始人的神態來看,她舉止安詳隨意,并不是在進行莊嚴的祭祀儀式,顯然她在對自己的肌膚進行保養美容呢!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從古至今沒有改變。
據相關典籍記載,早在商周時期,甲骨文中即出現了“沐”字。《說文解字》注釋說:“沐,洗面也。”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有了“香湯沐浴”、“月粉妝梳”的描述。
在殷紂時期,我國人民就開始用燕地紅蘭花搗汁凝成胭脂(當時叫燕支);周文王時,女人已廣泛使用鋅粉擦臉。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春秋時所著),收錄了除疣滅瘢之類的美容方。
秦漢時期,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共列藥物365種,其中記載具有美容作用的藥物就有幾十種,如“冬瓜子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白芷長肌膚,潤澤顏色,可作面脂”;“白僵蠶能滅黑鼾,令人面色好”。此外,該書還記述生姜、蔥白、大棗及芝麻等20多種食物的美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