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 學到老
《老老恒言》云:“學不因老而廢。”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活到老學到老,明確把學習作為養老的重要內容。
歷史上孔子五十而學《易》,“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在那個年代,人均壽命尚不足30歲,而孔子卻活到73歲,達到了一般人壽命的2倍。孫思邈在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不倦鉆研醫學,寫成《千金要方》,百歲時編纂完成醫學巨著《千金翼方》,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醫學財富,活到101歲而終。古今中外,年高好學而卓有成就者不勝枚舉。
以上所言,并不是提倡老年人都要學有成就,而是主張老年人“常用腦,可防老”??鬃犹岢鲞^一個極具深意的養生學命題,即“智者壽”。“智者壽”道出了勤奮學習與健康長壽的關系。老年人學習的目的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經常動腦,可以使視野更加開闊,精神更加充實,心情更加愉悅,從而有利于延緩衰老。
勤用腦是延緩全身衰老的重要環節。據文獻記載,腦部發育與壽命成正比,哺乳動物中人的腦發達,壽命也長。
怎樣才能延緩腦衰老呢?關鍵在于用腦,用進廢退。《周易》講:“生生為之易”,腦子越用越靈。美國學者做的高齡鼠實驗,對照組的老鼠關在一個可以高枕無憂的環境里,因為不用腦,其腦神經毫無長進。
講到學習,首先想到的是讀書,這是怡情養性的好方法。讀書不僅可以使人淵博,更可以修身養性,讓人變得更豁達。古人對讀書很有研究?!队膲粲啊分v:“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讀不同的書,十分講究。書,時刻皆可讀,冬季寒冷,凝神聚思,適于讀經書;夏日悠長,讀史佳;秋高氣爽,讀諸子文章,更易領會其精髓;春天萬物生發,氣機和暢,讀散文詩章,情之所至,相得益彰。
讀書,絕不單單是讓老年人關在家里讀死書。善于讀書者,沒有什么不是學習知識的好書,山水是書,詩酒是書,花月也是書。善于讀書者,何時何地都有書,這才是會學習的人。就如同善于游覽山水的人,無不是讓人留戀的山水,書史是山水,詩酒是山水,花月也是山水。善于游覽山水者,即使足不出戶,亦有無窮壯麗秀美的山水可在胸中游覽。山水可當書籍來閱讀,書籍亦可作山水來游歷,這就是一種境界,正如《幽夢影》作者張潮總結:“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讓每一位老年朋友都生活在充實的內心世界里,腦不衰老,身體的衰老亦必然延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