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五難” 長壽不難
名利不去為一難
我國漢代醫圣張仲景就曾無情地抨擊追求名利者,說他們向往權貴威勢,不惜絞盡腦汁,為身外之物丟掉了身體這個根本。
老子也曾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就是說人們不受利欲的引誘,不作過分的奢求,這既不是什么恥辱,也不會有什么危害。如果不是這樣,為了名利而千方百計,日夜鉆營,只能是心勞日拙,導致百病叢生,喪志折壽。但愿每一個人都學會在平平淡淡中細品生活的甘泉,做人要戒貪欲邪念,做到“行也要安然,坐也要安然,名也不貪,利也不貪,粗茶淡飯樂陶然”
喜怒不除為二難
人在生氣時若恨得直咬牙,臉青一陣白一陣,手足發抖心發顫時,必然會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臟腑功能紊亂而致病。特別是怒發沖冠的情緒波動對老年人危害更大,不少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暴怒猶如一枚“定時炸彈”,對疲憊的心臟,脆硬的血管都會構成極大的威脅,很容易誘發腦溢血或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心絞痛及心肌梗死,使人在盛怒之余離開人間。
經常發怒有損健康,大喜過度亦可為害。《儒林外史》膾炙人口的故事“范進中舉”就是一個典型。現實生活中,因過度興奮“得意忘形”、“喜不自持”,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腦溢血,甚至猝死的現象還少嗎?
生活不可能平靜如水,人生也不會事事如意,如能正確處理,將對身心有莫大的好處。有一首佛家的保身偈語是這樣說的:“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這幾句話較好地點出了身病與心理調節的關系,不妨細細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