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療法的原理
足與耳、手一樣,都是人體的一個全息部位,足部有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反射區。人有病,反射區先有預兆。當人們發現了這個秘密之后,內病通過腳部的按摩,可以輕松的緩解和治愈。如肝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堅持在肝、膽、淋巴、腎、脾的按摩,肝功能及兩對半結果均有明顯改善或恢復正常。人們常說,人老腿先老,有病腳先疼。足部是人的第二心臟,與人體各部器官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足部按摩原理如下:
一、足部經絡暢通,“通則不痛”
中醫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內臟功能的發揮、臟腑之間的維系,臟腑與體表官竅的聯絡都憑借經絡為其通道。《靈樞·海論》篇說:“經脈者,內屬于腑臟,外終于肢節。”古人在實路中總結體會到經絡“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人體足部有足三陰經,足三陰經在足部流通并交接。還有奇經八脈中有三條經脈從足脈從足部起行。足部六條經絡中經穴有34個,奇穴5個。足部的腧穴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五腧穴中井、滎、腧穴大多在足部,對頭部、腹部和熱病有著重要的治療價值。經常按摩足部的經穴,對疏通經絡,保障氣血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人體氣血運行暢通,疾病就會消失,身體自然就會健康。
二、外治反射區、內調臟腑病
足部反射區是人體內部臟腑組織器官在體表的有規律的特殊對應點。中醫自古認為“有其內,必形于其外。治其外,必調其內。”這是對反射療法精辟的論述。足部反射區的氣、色、形、態的變化。反映了內部臟腑的病理狀態。如胃消化不好,噯氣等就會在足內側第一跖骨小頭下見到膚色黃萎,按之有脹痛感,手下并有砂粒狀的觸感。當通過一段時間的按揉和壓刮,砂粒狀代謝物消失了。人的胃口好起來,吃飯增多了,也不噯氣了。保健和治療中,只要抓住足部反射區的變化,通過按摩后,使其恢復正常,身體也就健康了。
在中國,足部按摩療法有著5000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了足部按摩對人體健康的獨特療效。傳承至今,足部按摩的手法與形式,已日益豐富發展。由于它具有不需醫療器械,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簡便易學,隨學隨用,沒有副作用的獨特優點,因此有著廣泛的適用性,尤其適合中老年人的自我調理與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