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的一些健康知識大全
“對癥對體質”選姿勢
泡溫泉不只泡那么簡單,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選擇不同的姿勢很重要。一般來說,分為臥式、坐式和足浴。
專家介紹,臥式浸浴即泡溫泉者仰臥水中,頭頸部和前胸部露出水面,身體乳頭線平面以下浸入水中,可減少浸浴時對胸部的壓力,減輕心肺負荷,適用體質較弱者。
坐式浸浴是泡溫泉者坐在水中,僅下腰部、臀部、大腿根部、陰部浸入熱水中,可以改善盆腔和陰部血液循環,產生消炎止痛作用,同時還有鎮靜催眠作用,適用于有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便秘、痔瘡、脫肛、婦女月經不調、痛經、下肢風濕關節痛等的人。
足浴則只需把雙腳及踝關節浸入溫水中,有“引血下行”的作用,可以減輕高血壓患者腦部充血的現象,適用于有高血壓、失眠、月經過少以及足部風濕疼痛等的人。
慢性病泡溫泉要“限時”
雖然泡溫泉對身體有諸多好處,但專家提醒,泡溫泉也要有“度”。
專家提醒,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以及老人,泡溫泉就要悠著點了,好只選擇水溫在34到37攝氏度左右的溫泉,每次泡溫泉的時間好別超過15分鐘,總的時間好別超過30分鐘。否則由于泡溫泉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重,可能會對身體健康不利。
此外,泡溫泉時還要隨時觀察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心跳加速(如每分鐘心跳超過140次),或是感覺頭暈、心慌,好趕緊從溫泉里出來。其實,好的泡溫泉的尺度就是身體微微出汗,如果出汗比較多甚至大汗淋漓,就說明泡“過頭”了。
結語:
泡溫泉確實有很多好處,但是任何東西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度。多了解一些關于養生方面的知識,多關注自己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