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是一種休閑方式,我們關于垂釣的知識又了解多少呢?垂釣對我們身體又有什么好處呢?垂釣又要哪些作用呢?垂釣有太多技巧,垂釣是快樂的,同時垂釣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垂釣養生之垂釣“功效”
"吃魚哪有釣魚樂,樂在其中無法說”。據我多年的垂釣實踐,深感這是經驗之談。釣魚,是一項高雅的文體活動。它能陶冶人的情操,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目的。這雖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其機理、奧秘何在,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回答的。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僅據幾十年的垂釣經驗,試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垂釣能增強身體素質
“要使身體好,常往湖邊跑”。這是人們通過長期垂釣實踐總結出來的一句名言。它深刻反映了垂釣促進健康長壽的客觀規律。
垂釣能改善人的肌體功能。當你離開喧鬧的城市,來到風景秀麗的江河湖海岸邊時,會頓覺心曠神怡。其原因是,在這清新的環境中,空氣里含有大量帶負電荷的大分子——負離子。負離子吸入人體后,可產生負離子效應。就是說,這種負離子,能同體內的血紅蛋白及鉀、鈉、鎂等正離子結合,使血液中的氧增多,攜帶的營養物質增多,人們就會倍感舒服,精力充沛。據專家測定,城市室內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僅含有負離子40~50個,室外也只有100~200個;公園或郊外,一般含800~1200個;而海邊或瀑布區則高達2 個以上。這些大分子,氣體分壓越高,進入肌體的溶解度就越大,血液中的氧合血色素就越多,從而使人的肌體功能得到改善,明顯地體現在耳聰目明,思維敏銳,手腳靈便等。從表面上看,釣魚是“消磨”了時間,可實際上是養精蓄銳,當你回到工作崗位上,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據說,列寧在革命年代寫作時,盡管當時的政治形勢很嚴峻,也常常通過釣魚來調節精神,從而完成了許多名篇巨著。
垂釣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人們走進垂釣場地,也就投進了大自然的懷抱。你看那岸邊,綠樹郁郁蔥蔥,叫不出名的野花爭奇斗艷,吐著芬芳;小鳥在空中盤旋啁啾,為你的到來唱著贊歌;再看那碧波之中,魚兒追逐嬉戲,激起片片漣漪!這詩情畫意般的環境,會使垂釣者養性移情,把疲勞、憂思和俗事消散得一干二凈。尤其是通過裝餌、拋竿、靜守到魚兒咬鉤,使垂釣者的大腦皮層逐漸形成“興奮灶”,即希望釣上大魚來。假若此時漁漂動了,或漁鈴叮叮作響,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被你提上岸,那般樂勁簡直達到了峰巔,可真是“樂在其中無法說”了!垂釣者如果原來患高血壓病,此刻他的血壓至少下降5~7mmHg,這是筆者在實踐中親自測到的。為什么釣魚比服藥降血壓還來得快?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作過這樣的論述: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部分——大腦皮層及其接近的皮層下核——對肌體各種功能具有主導作用。上面說的垂釣良性刺激過程,也就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平衡過程,從而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巴氏在實驗中發現:給狗以惡性刺激,如恫嚇、陰暗的環境等,使其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部分處于抑制狀態,其下級中樞就呈現出紊亂性興奮。這時狗的胃液可直接消化胃壁而形成潰瘍。由此可見,那些患有胃潰瘍的垂釣者,堅持參加釣魚活動,不吃藥不打針,病情竟然好起來了,是有理論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