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食鹽中碘含量近成了爭論的熱點,近來微博再次引發對食鹽中碘含量過量會不會引發甲狀腺癌等問題的討論。面對加碘鹽和無碘鹽,你會怎么選?
“碘”型困惑 加碘鹽VS無碘鹽
7月24日,新浪微博加V用戶“健康教育何超”發布了一條微博:“【該不該吃碘鹽,誰能告訴我?】16年前“全民加碘”,今天廣東人攝入碘偏高、甲狀腺疾病上升。
從專家到民間對碘鹽的態度發生了明顯分歧。有專家尖銳指出,在“大脖子病”減少的同時,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卻大幅增長。”。
深圳市南山人民醫院甲乳科主任陶霖玉指出的“正常人群碘超足量”引起了網友的大量圍觀,并引發一系列非“碘”型困惑:在不同的地區,我應該選加碘鹽還是無碘鹽?
食鹽加碘是國策,近20年里加碘標準遭遇“三級跳”
1994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辦發〔1994〕88號)的《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規劃綱要》中明確規定,我國鹽碘含量(以碘離子計)是:加工為50mg/kg,出廠不低于40mg/kg。
到2000年,我國進行了第二次鹽碘含量調整,1999年,全國碘缺乏病監測顯示,由于碘鹽中碘含量過高導致兒童尿碘水平偏高。為此。
2000年,我國政府將鹽碘含量標準調整為加工為35mg/kg,碘含量的允許波動范圍為±15mg/kg(20mg/kg-50mg/kg)。2011年9月,我國進行了第三次鹽碘含量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