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 不只是椎間盤的問題
對于頸椎病的發病緣由,一直以來,傳統觀念將太多原因聚焦在椎間盤之上,并把所有類型的頸椎病都歸結為椎間盤惹的禍。認為只要椎間盤沒有問題,頸椎就沒有問題;認為只有椎間盤有了問題,頸椎才有問題。并且,這種觀念一直沿襲至今。
與傳統觀點不同,我們認為,頸椎病是一種多因素、多途徑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肌肉、韌帶、椎間盤、骨關節在內的組織結構發生的勞損與老化,也就是退行性改變。而且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同樣符合由輕到重、循序漸進的規律。因此,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于椎間盤的觀點未免牽強,尚有不夠準確之處。我們應該綜合地、動態地、整體地認識頸椎病。
日常壞習慣可成頸椎病的幫兇
在頸椎病早期,可能有椎間盤的退變發生,但是更重要的責任組織應該是肌肉和韌帶。以下原因都可能增加頸椎病的發病概率,如長期伏案、高枕而眠、沉迷于電腦桌前、強大的工作壓力等因素,這些習慣會導致頸椎周圍的肌肉會發生勞損,使力量和耐力下降,再在致炎致痛機制的作用下導致頸部疼痛的發生;如果疼痛長期不愈,便形成頸型頸椎病。與此同時,韌帶也會發生變性松弛,其維系骨關節結構的靜態穩定作用下降,就會出現頸椎生理曲度的消失,甚至會有輕度的椎間不穩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