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后給孩子適當心理疏導
1、以實際行動給孩子安全感
災難發生后,年幼無知的孩子更多地通過父母或者其他家人的反應來理解災難以及災難帶來的一切后果。如果父母因為悲傷不能自持,或者對災難充滿了恐懼,那么孩子也會因此更加恐慌,更加不知所措。父母的這種表現甚至會給他一個災難依舊存在并且隨時還會降臨的錯覺。因此,父母要堅強地面對一切,讓他通過觀察父母的眼睛和行為,確認災難已經過去,一切都會恢復正常。
2、給孩子適當的心理疏導
災難發生后,孩子所受的心理創傷可能很難在短時間里平復,因此,父母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來排解一切。另外,即便一些在父母看來算不得什么的事情,孩子可能也會感覺十分恐懼。對孩子來說,恐懼就是恐懼,它是那么真實。父母要理解孩子,經常和他交流,認真傾聽他的心聲,鼓勵他不斷地提出問題,引導他把自己的恐懼表達出來,尤其不要嘲笑他的膽小,更不要以災難作為恐嚇的內容來警告他的日常行為。這樣的恐嚇雖然可以有效地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會帶給他更多的恐慌,甚至讓他覺得災難的降臨與他自己緊密相關。如果他不肯表達,父母可以代替他將他的恐懼表述出來,或者組織家庭其他成員一道展開討論,幫助他理解災難之后還可以有全新的生活,以這種方式幫助他釋放這種來自內心的壓力。
3、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排解壓力
有的孩子在災難發生后可能會不斷地通過游戲重演災難。這是他排解心理壓力的一種方式,他以這種方式來解釋災難,表達他對災難的理解。父母沒有必要因為擔心他陷入災難的陰影無法自拔而強行制止孩子的這種游戲活動,也沒有必要因此擔心他將來成為一個殘暴的人。相反,父母可以適當的方式參與孩子的這種游戲,讓他的游戲在“災難發生后”朝著一個正常的方向發展,以這種方式誘導他擺脫災難的陰影。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寶貝:“爸爸被車撞了,進醫院了,醫生在給他治療,他很快就要好起來了。”如果出車禍的人已經離開人世,可以給他這樣的解釋:“他被車壓死了,一切都過去了,這只是個意外。”
4、盡早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災難發生后,父母沒必要因為擔心孩子承受不了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小心翼翼地維持一種與往日不同的生活狀態,而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恢復正常的生活。照常的生活秩序會讓孩子意識到災難已經遠離,一切又都回到從前,那種熟悉的生活狀態與感覺會給他一種安全感,幫助他擺脫災難帶來的心理恐慌。
5、讓孩子參與重建家園的活動
無論孩子多小,都可以給他一些機會,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幫著爸爸拿拿工具等等,讓他通過這種簡單的方式參與到重建家園的活動中來。這些全新的活動會帶給孩子一種新奇感,讓他發現一些新的有趣的元素,從而有效地轉移他的注意力,忘卻災難帶給他的傷害,同時也幫助他理解,雖然災難發生了,但是一切都已經好轉的事實。讓孩子參與重建家園的活動可以讓他意識到災難發生后,他有能力為這個家做點什么,這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是幫助他恢復正常生活的好辦法。
結語:生命中總有些不能承受之重,面對災難我們能做的就是守望相助,當災難來臨時一定要科學自救,給自己也給別人一個活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