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涼嗜冷易傷陽,起居飲食要有常
盛夏酷暑,外界溫度高,人體體溫調節中樞為了保持身體溫度的平衡,會使體表的毛細血管擴張、汗腺敞開,不斷地向外散熱,以排汗降溫。在中醫里,這種現象叫“腠理疏泄,衛陽不固”。加之,夏日炎炎,人們睡眠少,食欲差,身體抵抗力明顯下降,如果夜間睡覺時開窗或開電扇或室外露宿或突遭雨淋受涼,這些都極容易讓“虛邪賊風”乘機而入,引起夏日感冒:發熱、咳嗽、頭痛、全身酸楚、乏力無汗。夏夜著涼感冒雖算不得什么大病,但會讓人心煩意亂,有時也會并發腭扁桃體炎、氣管炎、關節炎,甚至腎炎、風濕性心臟病等嚴重癥候。所以,夏日也要像冬天那樣隨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晚上睡覺時胸腹部蓋好被褥;大汗后不要立即沖涼洗澡,雨淋后卻要立即擦干,換上干衣服,或吃些姜湯。
在飲食上切忌過多進食生冷。冷飲、雪糕、冰鎮食品一定要盡量少吃,倒是可以適當吃一些溫性的食物,以溫補體內耗損的脾胃陽氣。平日人們習慣喝涼茶來解暑,認為多喝涼茶可以解熱,防止中暑,其實這是個誤區。涼茶大多苦寒,加之夏季人體內陽氣比較虛弱,多飲反而會耗損體內的脾胃陽氣。
■ 夏火擾心易傷心,養陽也需養心神
一年四季中,夏天屬于火,火氣又通于心。火性為陽,陽主動,加之心為火臟,兩火相逢,心神極易受擾動而不安,出現心神不寧,心煩意亂。心煩會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自然會加重心的負擔。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心者生命之本……為陽中之太陽,應于夏天氣。” 因此,夏季養陽還必須重視養心。
夏季易心煩,所以養心首先要靜心,通過各種途徑盡量讓自己保持一個平和寧靜的心態。靜則生陰,也就是所謂的“心靜自然涼”,陰陽協調之后,心臟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保養。同時還要保證不讓它過度勞累,心臟是五臟之神,“管轄范圍”大,如果勞累過度,或者郁悶氣惱都會使心臟受損,造成陽氣、營衛之氣的日漸消散。當然,您還可以適當地吃一些清降心火的食品,比方說煲一些美味的蓮子湯。
后要注意正常的夏季作息,晚些睡、早些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只有春夏養陽,使陽氣充足,才能固守體內陰精,為秋冬的健康做好充分準備。正所謂“陰根于陽,陽根于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