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必知的八大養生穴位
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保健方法,艾灸療法也是以穴位為基礎的,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以達到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功效,下面中醫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艾灸養生常用的穴位。
1.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蘇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癥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以上諸藥在中藥店有售)。施灸時取面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于臍周。
取藥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藥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藥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于身體虛弱者,并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后尿潴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
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海可預防闌尾炎,可以灸20~3O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 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3.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