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營養三大法則
自然法則
兒童營養學家一般是鼓勵孩子從自然食物攝取多方面的營養,營養品越自然越好。可一些父母總是對自己孩子的生長狀況不滿意,尤其是一兩歲的寶寶正值厭食期,希望能有妙方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種種營養補充品應運而生。其實,你的寶寶真正需要的可能僅是擴展一下食譜而已,以下幾點原則可供父母參考:
◎ 確定孩子是否需要額外的營養補充品。好與兒科大夫討論一下,弄清楚孩子真正缺乏的是什么?能不能用自然食品來提供?或者根本就不缺,只是大人“杞人憂天”而已?兒科大夫常常發現不少兒童的生長曲線都在正常區間內,或父母本身就屬于瘦小型,家長卻一味地認定“營養不良”。
◎ 了解營養品的內涵與孩子的體質。如有的孩子可能有乳糖不耐受癥,那么含高乳糖的營養品就不適合,強行給予就會導致腹瀉;某些蛋白質過敏的孩子,也不能隨意進用高蛋白補品,否則會誘發過敏反應;更有甚者,某些產品可能含有類固醇、興奮劑等,目的雖為增加食用者的胃口,但其后續的副作用卻是相當嚴重的。
◎ 即使真的營養不良,也要先全面檢查一下身體,是否某些疾病暗中作祟,如心臟病、肺結核、腎臟病等等,并給以正規的治療,以消除病根。
◎ 不要被廣告所迷惑。許多廣告文字可信度低,如強調高蛋白、高鈣等。退一步說,即使宣傳是真實的,也未必適合你的孩子。比如有的品牌聲稱為高蛋白,但蛋白吃多了反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于體內的新陳代謝;有的品牌添加了高鈣,如果孩子已從日常食物中攝取到了足量鈣質,則可能導致體內鈣質過多,產生食欲不振、腎結石、精神差等后遺癥,干出弄巧成拙的傻事來。
◎ 營養品應盡量來源于自然。如果農畜產品組合中添加有藥物時(包括維生素),就得小心其含量。因為即使維生素,一旦長時間過量攝取也會有中毒的危險。
◎ 選用濃縮補品,如濃縮魚肝油等,要仔細查看含量,并予以合理的稀釋,否則長期使用對孩子的肝臟、腎臟反而是一種毒害。
需要法則
營養是什么?確切地說應該是孩子體內所必需或正需要的能量和元素。如果體內不需要,輕者將會成為體內的“垃圾”,重者則可能毒害健康。盡管人體有調節營養元素的功能,但承受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承受極限,人體就會與疾病結緣。就說人參吧,本是個好東西,若給孩子吃,將可能發生性早熟、流鼻血、腹瀉等多種弊端。
孩子對營養的需求,除了一般的營養標準外,還要根據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酌情增減或更改。有的孩子需要長肉,有的孩子需要減胖;有的缺鈣、缺硒,有的則缺碘、缺鐵……總之,補充營養要注意個體化,切忌人云亦云,盲目仿效。記住:孩子身體需要的才是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