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外敷 治療婦科病
敷臍療法是把藥物制成適當的劑型,如把藥物或藥膏敷在肚臍窩上,外用紗布,再用膠布固定,以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簡稱“臍療”。現將此方法在婦科疾病中臨床妙用介紹如下:
治療痛經
當歸、吳茱萸、乳香、沒藥、肉桂各50克,細辛10克,樟腦適量。用法:先將當歸、吳茱萸、肉桂、細辛水煎2次,煎液濃縮為糊狀,混入溶于95%酒精適量的乳香、沒藥液,烘干后研細末,加樟腦適量備用。于月經前3天取藥粉5克,用黃酒調成稀糊狀,外敷肚臍上,再用膠布固定,藥干則調換1次,月經后3天取下。每月1次,連續使用,直至痊愈為止。
治療月經不調
失笑散20克,當歸、赤芍、木香、白芍各15克,紅花10克,益母草、山楂各20克,姜汁、黃酒適量。諸藥共研細末過篩備用。用時取藥末適量,以姜汁、黃酒適量,調成稀糊狀,分別填于肚臍窩內或子宮穴上,外用紗布再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
治療閉經
柴胡、香附各100克,益母草200克,黃酒適量。將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末20克,以黃酒調成稀稠狀,敷于肚臍窩內,以紗布覆蓋,外用膠布固定,再加熱敷,每天2次,每次30分鐘。
治療崩漏
食鹽、蒲黃炭各等份,艾炷適量。將食鹽和蒲黃炭混合拌勻,貯存備用。用時將上藥適量填入患者肚臍窩,令上藥高出皮膚少許,繼之把艾炷置藥面之上,點燃灸之,至陰道出血停止方可停灸。
治療帶下癥
黨參、白術、升麻、芡實、桑螵蛸各100克,黃酒適量。將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末20克,用黃酒調成稀糊狀,敷于肚臍穴上,再用膠布包扎固定,每天1次。此方具有補腎益脾,澀精止帶功效,用于治療脾腎兩虛之帶下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