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的五大“埋伏”
慢性腎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有諸多不易被發現的細節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容易由其他諸多病癥引發,潛在著眾多危險因素。
埋伏一:與高血壓“協同作惡” 腎臟的血管好比一根橡皮筋,它需要一點彈力。患者血壓升高以后,腎臟的血管就會承受更多的壓力,如果血壓持續偏高,這條“橡皮筋”就會拉得很緊,長期如此,血管就會硬化。如果患者身體肥胖,更易出現腎衰,導致尿毒癥。
埋伏二:與糖尿病“狼狽為奸” 糖尿病的一個嚴重并發癥就是糖尿病腎病。在尿毒癥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腎病占有較大的比例,可見其對腎臟損害的普遍性。隱匿性腎病(或早期腎病),如能積極控制高血壓及高血糖,病變可望好轉;如控制不良,隨病情的進展可發展為臨床糖尿病腎病。
埋伏三:與高脂血癥“聯手攻擊” 高脂血癥患者常常會并發慢性腎病,引起腎臟損害,使腎臟脂肪含量增加、重量增加、體積增大,腎小球也變得肥大,從而導致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
埋伏四:與高尿酸血癥“秘密會晤” 痛風非常容易引發高尿酸血癥,導致腎實質性病變和尿酸石形成,出現少量蛋白尿,并可伴有輕度浮腫、中度良性高血壓、夜尿增多等癥狀。病情常緩慢發展導致腎功能不全而威脅生命。
埋伏五:藥物性腎損害“浮出水面” 藥物性腎損害病例逐年增多。例如氨基糖苷類、鎮痛藥引起的腎損害及某些中藥引起的馬兜鈴酸腎病。腎病患者應堅決避免濫用止痛藥。需服用止痛藥時,要注意多飲水,以增加尿量。須長期服用鎮痛藥者要定期進行全面的泌尿系統檢查,一旦出現夜尿增多、輕度貧血、血壓升高等癥狀,要及早去醫院診治,以防鎮痛藥性腎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