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防癌意識是關健
流行學調查結果表明,在有家族史的癌癥發病率中,有血緣關系的高于無血源關系的,近親高于遠親,父系親屬與母系親屬無明顯差別。癌癥的發生決定于內因和外因,癌癥體質只是具備了某種內因,如果再加上外界致癌因素,如放射線、吸煙等的作用,癌癥才有可能發生。
“手里拿著錘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釘子。”歐陽學農主任醫師說,有明確癌癥家族史的人看到相關癥狀就會往癌癥上想,從而對癌癥產生警惕懼怕心理。癌癥和遺傳病不同,臨床中,僅約5%~10%的癌癥可能與遺傳有關,乳腺癌、卵巢癌、腸癌是遺傳比例較高的腫瘤。這類人群只要清醒認識到,自己得腫瘤的危險性會稍高一些,出現一些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能降低患癌風險。
癌癥的發生與免疫密切相關,即便是具有癌癥家族遺傳,也只有在致癌因素的不斷刺激下,自身的免疫細胞受損,免疫功能出現嚴重低下后才會患上癌癥。由于各類致癌因素的作用,人體每天都會有細胞發生突變,突變細胞或由于DNA的修復功能而正常化,或死亡,或向惡性轉化成腫瘤細胞,而免疫具有的監控功能可以及時識別出惡變細胞,并調動免疫功能將其消滅,從而使惡變細胞不至于形成惡性腫瘤。免疫功能強壯了就可以預防癌癥,這也是遺傳家族中有人患癌、有人不患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遺傳因素目前尚無法改變,有癌癥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要認識到自己雖然可能因遺傳而有癌癥素質,但并不意味著事實上得癌癥,應避免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要注意增加防癌意識,定期到醫院檢查,爭取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80%的癌癥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戒煙、戒酒,合理飲食,注意有針對性地選擇食用有抗癌作用的食物,以清淡為主,增加新鮮水果蔬菜攝入,盡量少吃大魚大肉和辛辣的食物。選擇適宜的體育和體能鍛煉方法,調動體內的抗癌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這樣無論是癌癥易感人群,還是高癌家族成員,都可以大程度地減少癌癥的發生。
結語:不管是不是真的有家族發病史,對于預防疾病,大家一定要落實起來,一旦發生,后果真的會很嚴重。(文章原載于《大眾養生》《益壽文摘》,刊期:2012.07,2012.05,作者:黨斌溫,吳志,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