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虎撲式后退左足,與右足并齊,左手掌從左膝內側,右手掌從襠前,兩手一起隨身體后坐向兩胯處收去,然后再順兩胯往上貼兩肋出時并發一聲:“喝!”聲音要滾轉,雄壯震耳,若山崩海哮或似炮彈爆炸;此聲也是發自丹田,震動而出,要“四梢齊發,內勁齊出”。歷史上有戰國時孟賁“喝水水倒流”,三國時張飛一聲斷喝“喝斷霸陵橋”的傳說,雖然有些夸大其詞,但久練雷聲確可底氣充足,丹田內壯,與人交手動意,我鼓勇向前,手足交加,一聲斷喝,可震動敵人膽氣,使敵人猛然一驚,毛骨悚然,渾身酥軟,而無心無力應戰,俯首就擒或不戰而敗。
心意拳的雷聲大法應是“五音”,但它和三性調養一致,所以,差不多都是練習“咦、噫、喝”三聲較多。很多人只介紹了雷聲之一“噫!”,而將其它幾聲忽略,也有的根本分不清幾字幾聲的區別,所以用字時就“咦、噫、一”分不清楚,以致給初學者帶來困惑。另外,雷聲的作用不僅是用于出拳發聲、威嚇敵膽,并且有舒聲透氣的作用,其用于內養則常練發聲有運動透氣借力之功用。舒聲透氣,可以內震丹田,將練拳時體內之廢氣通過發聲吐出,以保持體內常存留新鮮之氣。
在心意拳的技擊中,兩人相遇勇者勝。與敵相搏,我突然發聲,敵必猝然而驚,一驚則必然大腦產生恐惚之感而使手腳動作放慢,我則趁此瞬間疾快出招,鮮有使敵不敗者。另外,我之發雷聲則發豎目張,全身神經協調一致,全身警覺,與敵搏擊能達到高度統一的狀態,能使我的全身能量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在鍛煉中突發雷聲,可使全身氣血在體內鼓蕩,引起血液暢流,這樣,全身的筋脈、血管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