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自保
欒杰教授表示,“風險”是經常被患者忽視卻很重要的問題。作為手術中的一種,整形美容出現意外的風險還是有的,出現不滿意的各類糾紛情況也不少見。關于這兩類糾紛的情況實際上也很難界定,所以手術前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外科在簽術前同意書時,會把麻醉意外、過敏等所有意外都詳細告知。雖然比率很低,但是一旦發生就很有可能是并發癥,一定要講清楚。手術同意書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手術有不同的條文,如鼻子有可能整形結果是偏的,乳房有可能左右不對稱,術后有腫痛等,都要寫清楚。手術前,消費者必須和醫生本人當面溝通。醫生要和病人談話,雙方簽字確認。患者出院以前可以復印病歷、醫囑、化驗單、用藥明細、手術等記錄,消費者都可以復印保留,這些衛生管理部門都有規定。
消費者遇到醫療糾紛,一定要先去衛生管理部門定性,然后再和醫療機構協商,如果不行,再尋求法律途徑解決。衛生管理部門鑒定結果屬于醫療事故的,主要是醫生違背原則對顧客造成傷害,一般可以獲得返回費用,并且有一定精神補償。屬于醫療糾紛的,主要是差錯或者爭議,一般退回醫療費,賠付金額雙方協定。在和解方式走不通的情況下,可選擇訴訟途徑。如果消費者封存了證據,同時有了衛生部門的定性,法院就能很快判決。否則官司會拖比較長時間。
徐士亮院長建議,消費者為保護自己應該保存各種單據。第一,術前有知情權,簽訂手術同意書。基本上都是格式文本,還可以約定追加條款。消費者一定要逐條看,不清楚的要求醫生解釋。手術同意書只有一份,存在病歷里,可以要求蓋章復印。有些醫院術前談話是錄像的,出現糾紛可調閱。消費者可以索要術前照片。同時還保存好收據、發票。在打官司的時候,就能保證證據鏈是滿的。當然,真正要保護自己還是術前慎重選擇醫院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