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技術漸漸被開發并一直被完善,慢慢成熟的技術為我們帶來了曾經想不到的方便與成功。也為多少人帶來了生的希望。下面小編就為你介紹一下吧!
仿生技術大革命
仿生學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人工心臟可賜予患者第二次生命,人工耳蝸可使失聰者重獲聽力,仿生眼球可使失明者重見光明以及仿生肢體可使癱瘓者重新站起來。當好萊塢電影不斷展現“鋼鐵俠”之類的超人能量時,如今的仿生學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已到了哪一步?牛津大學未來人類學專家桑德伯格博士表示,改造人類身體變得越來越容易,打造無敵鐵金剛已不再是幻想。
手臂
人腦控制“阿凡達臂”
2010年,美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署斥資3450萬美元,支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幾所研究機構合力打造一款通過植入大腦神經傳感器來控制的假肢,旨在讓“截肢士兵可能憑借思維控制機械手臂”。2012年1月24日,一名美國傷殘軍人安裝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的智能化手臂。該“手臂”重9磅(約合4.08公斤),由人腦智能控制。金屬手臂獨立做出的動作可被精細地劃分為22級,有媒體將其稱為“阿凡達臂”。研究人員解釋其原理時說,當人的手臂受傷乃至斷掉后,殘肢仍然會接收并保留大腦傳輸過來的指令。智能化假肢可實時搜集在殘肢肌肉中保留的大腦信號,將其轉化為假肢能夠讀懂的電腦指令語言,進而驅動金屬手臂產生相應運動。這種由假肢做出的動作會比較流暢,基本出自于本能和直覺。
皮膚
電子皮膚感應蝴蝶著陸
雖然可以復制出觸感與質感逼真的仿生皮膚,但人類皮膚對壓力與疼痛的反應卻是難以復制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能夠感應壓力的電子皮膚,將來有望幫助使用假肢的病人恢復觸覺。助理教授阿里·賈維表示,電子皮膚的基礎體是一種聚合樹脂制成的膠片,膠片表面有黏性,覆蓋有發揮信號感知和傳導作用的一種鍺硅混合納米線,進而在納米線上安裝納米級傳感器,再覆蓋一種對壓力敏感的橡膠。電子皮膚極為敏感,一只蝴蝶輕輕落在上面也能感應到。
心臟
電動馬達驅動人造心臟
用人造心臟來替代病變或者損壞的心臟一直是醫學界的夢想。如今,醫學界已能讓人造心臟的臨床應用成為可能。法國Carmat醫藥公司預計在明年將新型人造心臟推廣到歐洲市場。這種人造心臟經歷了15年的研發,表面由人造制品和動物組織制成,由兩個小型電動馬達驅動。在植入病人胸腔后,通過感應器上收集到的信息來模仿真實器官的各種反應,并通過皮膚上或插在病人耳朵后面的電磁感應器驅動控制器,來操作人造心臟。這種設備預計售價在10萬英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