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注意事項
首先,避免過度訓練
當你密集地訓練卻得不到進步,這時候你該檢討訓練課程是否過于頻繁,在未給予身體足夠的時間恢復,即開始下一次的訓練。如此攀登者的體能反而隨著次次的訓練而逐漸衰退。事實上,所有的訓練都應該包括兩個階段:「刺激期」與「恢復期」。前一階段在給予肌肉、骨胳等組織刺激并耗盡儲存的能量,在訓練剛結束時,運動能力反而會低于正常水準。在后一階段,身體不僅是恢復而已,體能更會提升到較訓練前更高的水準以適應訓練期間的刺激,此即所謂的「超補償」效果。所以,力量真正的增加是來自于「休息」!
正確的訓練方法應該是在身體自前次訓練恢復并達到超補償后 (約24至36小時) 再開始下一次的訓練,才能使體能持續穩定地進步。此外,訓練的份量必須配合體能的進步而逐漸增強,才能給予身體足夠的刺激,使體能有長期的進展,不致停滯在高原期。具體的訓練進度可參考以下的例子:
第一天:訓練胸部、背部,
第二天:訓練肩部、臂部,
第三天:柔軟度及有氧訓練,
第四天開始重復前三天的周期。
如此各部位在訓練后均有兩天的休息,可避免過度訓練及運動傷害的發生。
其次,保持柔軟的軀體
在訓練帶給你力量的同時,你通常會感覺到肌肉的逐漸緊繃。僵硬的軀體會限制你的運動能力,抵消肌力增進的效果。因此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千萬別忽略了柔軟度訓練的重要性。所謂「柔軟度」,是指肢體在關節附近能夠活動的范圍。就攀巖者而言,良好的柔軟度不僅對高抬腳或雙臂交叉等動作有幫助,也可使你的重心貼近巖壁以節省體力或是降低重心以改變手點的施力方向,并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增進柔軟度的方法就是以「拉筋」來增加肌肉的長度。在拉筋之前一定要做完整的熱身運動,才容易達到效果并避免拉傷。而拉筋的佳時機則是在攀登或運動之后。雖然攀登前輕度的拉筋有助于熱身,但是過度劇烈的拉筋反而會妨害肌肉的運動反應,影響攀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