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發展力量
攀巖運動就其技術而言,就是支點固定攀登,它要求運動員要有很大的力量,克服自身的重力向上攀登,因此,攀巖訓練
中專項力量的發展就變得極為重要。
尤其是女運動員,肌肉不夠發達,體脂較多,又加之女子肌肉中的水分占74.7%,糖元含量比男子少,所以,女子肌力弱。
肌力的大小與神經系統的機能,肌肉的生理與生化變化和肌肉生理橫斷面積都有關,肌肉橫斷面增大是由于抽纖維增粗造成的,橫斷面粗,肌肉就有力,力量訓練是肌纖維增粗的有效手段,發展女子肌肉力量,結合攀巖這一項目,不但要普遍發展肩帶肌,背肌,腹肌和盆帶肌等力量素質,還要著重發展專門力量如:上臂肌、前臂肌、足肌和手肌等;
其發展力量的訓練方法較多,一般是肩帶肌用負重直臂側舉,拉力器等;背肌用提拉杠鈴聳肩,引體向上,爬桿,負重體屈伸等;腹肌用仰臥直角起,負重轉體,仰臥舉腿等;
盆帶肌用負重高抬腿,正踢腿,俯臥“背腿”,負重腿屈伸等;上臂肌用雙杠支撐屈伸,前臂肌用正、反纏重錘,正、反握負重腕屈伸等;手肌用手指懸垂,握力器,手指抓重物等。
據日本資料介紹力量發展快階段為13—14歲,蘇聯科洛布科夫研究不同年齡肌力的變化,提出力量高峰是在20—23歲時期.
也就是女子在13—14歲時絕對力量增長快,在20—23歲時力量表現出大。這樣一來,在訓練過程中,要根據運動員的年齡,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運動。
一般來講,現在攀巖運動員的年齡大多在18—23歲左右,這時的力量值基本接近高點,絕對力量增加緩慢,力量的訓練量和強度都要波浪式進行。
根據女子的特點,力量訓練中應避免采用單一、大重量、重復的方法,這樣會對骨盆下部產生重壓;不要限制訓練時的動作副度,否則會使韌帶,肌健緊張,影響肌肉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