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藥片可不僅僅是用來治病的,你知道嗎?如果藥片用不好,很可能會引發大出血,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使用藥片呢?用藥片要注意哪些禁忌呢?
當心小藥片引發大出血
秦先生是“老胃炎”,這天因牙痛吃了幾片止痛藥,誰知引發了大出血,連吐血帶便血,后居然休克了。醫院給他做了胃鏡檢查,發現從胃竇到十二指腸球部有多個潰瘍出血病灶。
家屬感到很奇怪,雖然秦先生有胃炎病史,但并不嚴重,他也不抽煙不喝酒,胃里怎么會突然出現這么多的潰瘍出血病灶呢?醫生告訴他們,這正是止痛藥導致的。
其實,由藥物引發的包括胃潰瘍在內的藥物性胃病病例并不少見,約占藥物性副作用的1/3。許多口服藥物可引起胃部不適,即便是某些非口服的藥物,亦可引起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胃部不適。藥物性胃病因用藥種類、劑量以及聯合用藥等不同,表現出來的癥狀也不同,但主要是胃部不適,重者會發生胃潰瘍與出血。
容易引發藥物性胃病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解熱鎮痛藥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保泰松、布洛芬等,易引起上腹疼痛不適,重者胃出血。胃出血多見于成人,偶見于嬰幼兒。
抗生素類 許多口服抗菌藥如四環素類、紅霉素、甲硝唑、呋喃類等,易引起惡心、嘔吐、腹痛、食欲下降,加重胃潰瘍甚至出血。
抗腫瘤藥物 如氨甲喋呤、6-疏基嘌呤、5-氟脲嘧啶類等,刺激胃腸黏膜,導致腫脹、糜爛,形成彌漫性炎癥或潰瘍,出現惡心、嘔吐、納差癥狀。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 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均可誘發胃腸形成潰瘍,或使潰瘍復發、惡化。由此引起的疼痛無明顯規律性,常為隱襲發生,待病變已很嚴重,甚至出血、穿孔時才被發現。
其他藥物 交感神經阻滯劑如降壓靈、胍乙啶等易發生胃潰瘍;酚妥拉明、酚拉唑啉等可加劇胃潰瘍癥狀;降糖藥如甲苯磺丁脲、胰島素,均可使胃酸分泌增加,易發生潰瘍病。
此外,大劑量應用煙酸、維生素B6,以及口服咖啡因、甲狀腺素、氨茶堿、雌激素、巰甲丙脯酸等,均會造成胃部不適癥狀,促進胃潰瘍形成及發生出血的可能。
若因病情需要服用上述藥物時,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并盡可能減少藥物劑量,縮短療程,好飯后服用,以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有些藥物應選擇安全劑型,如補鉀宜用水劑,長期服阿司匹林應用腸溶劑;盡量不要多種藥品同時服用,特別是對胃部有刺激的藥物;當出現藥物性胃病的不適癥狀時,應該盡早停藥,注意飲食調節,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