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孩子?
家長可以嘗試真實地告訴他將去哪里,做什么。具體的方法是:第一步,講故事。比如,寶寶的好朋友熊貓弟弟生病了,所以熊貓弟弟要去做一個手術,那里有醫生哥哥和護士姐姐照顧它,它只要安靜地睡上半小時,醒后,病就好了,又可以和寶寶玩了。第二步,換角色。講完故事后,家長可將熊貓弟弟替換成孩子本身。第三步,告知一些細節。家長應告訴孩子可能預見的情況,比如“會給你打一針,寶寶就睡著了”。第四步,提問和回答。對于稍大的孩子,家長可以誘導孩子說出對手術的疑問和憂慮,并用簡單的語言告訴他,讓他有個心理預期。
◇6~12歲的兒童?
這個年齡段正是非常好奇的階段,孩子通常會提出很多問題,家長應鼓勵他們的好奇心。對手術時或手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要做出誠實的解釋,可以讓孩子一起參加與醫生的術前談話,與醫護人員直接溝通。
◇青少年?
這一階段的孩子不太愿意公開表達感情,他們更擔心術后的身體外觀變化、對交際活動和體育運動可能產生的影響等。醫生會鼓勵孩子盡量說出自己的擔心,并詳細告訴孩子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解決的方法。
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手術室備有音響和播放器,如果孩子們有特別喜愛的音樂可以告訴醫護人員,醫護人員會在手術時播放,以減少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