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市場上魚油的價格差異挺大,有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其品質也有很大差別嗎?
康權:一瓶只要二三十元甚至十多元的魚油,很難是純正的魚油。便宜魚油產品原料很可能是腥味的劣質色拉油加化學成分。真正品質好的進口魚油,一瓶至少得在二百元左右。有些價格低廉的魚油生產商,往往需要含糊地提醒魚油服用一段時間后要停用,這是因為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魚油,很容易導致血管壁變薄甚至破裂,出現腦溢血甚至中風等癥狀。
優質的魚油在國外是定向捕撈而來的深海魚,如鱈魚、三文魚等油脂中提取而來,精練過程是物理過程,屬于甘油三酯型。但是目前市場上有一部分魚油是用不分種類的雜魚,被送到飼料廠加工成魚粉,再將附產的雜油做成工業魚油,生產過程中卻可能引入甲醛、重金屬等污染物;而市場上更多的低價魚油則是乙酸乙脂型,通過化學過程合成,這種魚油含有微量的有機溶劑甲苯和苯,甚至能溶解快餐飯盒,它們之間的具體區別如下:
記者:是否進口魚油比國內生產的魚油品質更優呢?有些魚油特別說明其中還有DPA,是否這代表了品質更佳呢?
康權:不可否認,部分國內魚油生產商不注重質量,但是,魚油的生產技術已經是一項成熟技術,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檢查結果,國產魚油的質量平均高于進口魚油。而且,不少標稱“進口”的魚油實際上就是國內生產的。挑選時注意選擇在正規的渠道和具有可信度的品牌就可以了。
關于含有DPA的問題,我可以這樣說,其實任何魚油中都含有DPA,它是魚油中“3A”標準之一。只不過國家魚油行業標準中規定不準在包裝上體現DPA的含量。凡是宣傳DPA含量的做法,都是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
記者:進口魚油與國產魚油可以從外觀上進行分辨嗎?
康權:可以。首先看批準文號,這是保健食品的身份證,不同批準文號代表不同品牌產品。進口保健品的批準文號是衛進食健字或衛食健進字,或者是國食健J,“進”和“J”代表進口。國產保健品的批準文號是衛食健字或國食健字G,“G”代表國產。
其次是看條碼,一個條碼代表一個產品,國產產品條形碼第一個數字為6,美國進口產品條形碼第一個數字為7。這兩個方面都可以判斷其是否屬于進口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