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時代滾滾而來
如今,如果你自己沒有化身為“萌女郎”,或者身邊沒有一個“萌男郎”就說明你可能OUT了!如果說兩年前扮酷耍帥還是主流,那么當下,則是不折不扣的“賣萌”時代了,圍繞“萌”的各種現象——萌扮相、萌表情、萌語言似乎我們已然是司空見慣了。無論是在媒體拋頭露面的明星,抑或微博空間中酷愛自拍的青年男女,都離不開一個“萌”字——不萌,就缺少關注的焦點;不萌,就意味著沒有點擊率;不萌,就說明你徹底OUT了……
當然,對于身邊的“萌”人,有接納叫好的,俗稱“被萌到了”,也有對“萌”不感冒的,覺得被“萌”一下,能掉一地的雞皮疙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出現的“萌”,不管你是指指點點的瞧個新鮮的“萌客”,抑或置身其中玩得不亦樂乎的“萌友”,其背后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分析意義。換句話說,“萌”肯定是在不經意間觸碰到了我們的哪根神經,不然你又怎么會被唰地一下給“萌”到呢?
賣萌是要求愛的權利。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三種狀態:真正的自我,孩子氣的自我,父母的自我。所以,不管是外表或內心看起來是多么強大的男人或者女人,我們也會有感覺到累的時候,都會有孩子氣的一面。不管你擁有多么強大的自我克制力,孩子氣的自我也會偶爾溜出來。
每個人都有被愛和被關懷的渴望,而賣萌正是表達這種渴望的一條捷徑。賣萌能夠通過穿著和舉止讓自己進入兒時的狀態,所以賣萌有理!
鴨梨山大的小小出口
現代社會節奏太快,幾乎每個人都被裹挾在這灰色的車輪中,太多的責任、太多的任務讓我們無法逃避,而賣萌恰恰是我們可以逃脫現實,卸下重任的一個出口。雖然我們沒法當永遠無憂無慮的彼得潘,但是我們可以借著賣萌讓天性小小釋放一下,在岌岌可危的重壓中喘口氣。
總之,賣萌可以讓我們逃避壓力、逃避成長、逃避責任。
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的林小姐就是用萌物來緩解壓力的堅決擁護者。“由于經常需要與客戶進行溝通談判,因此公司要求員工必須穿著正裝,臉上也要隨時掛著職業化的微笑,我挺討厭這種職業化的套裝和笑容,感覺它在隨時提醒著你——你現在是工作時間。再加上工作本身的壓力,一天下來,身心都會感到極度疲累,看什么都覺得挺無趣,笑容也變得很僵硬,從前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再也無從找回,男友挺心疼我,經常會在網上給我發一些可愛好玩的圖片、表情,平時也經常給我買一些可愛的小玩意,有時候工作累了煩了,看看這些有趣的小東西,不知不覺中,心情也變得好起來了,就這樣,我漸漸愛上了這些萌物。現在,工作時間,我是一名標準的職業女性,私底下,我會穿上一些可愛的服飾,變身成一名可愛的小公主、小蘿莉,在男友面前扮扮可愛、撒撒嬌,充分享受被人呵護的感覺。” 在林小姐對萌物的大力推廣下,她身邊的不少朋友也加入了萌一族,她們說,自己現在越來越懷念小時候那份單純的快樂,雖然我們沒法當永遠無憂無慮的彼得潘,但是我們可以借著賣萌讓天性小小釋放一下,暫時告別壓力、告別成長、告別責任,在岌岌可危的重壓中喘口氣。這種需求在精神分析心理學中被稱為“退行”,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盡量讓自己倒退回兒時的心境,喚醒曾經無憂無慮的人生狀態,以緩解現實加諸在成人自我身上的各種重擔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