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如何預防紫外線過敏
紫外線過敏多發生在炎熱的夏天,中醫學根據日曬后皮膚成皰的特點,稱之為“日曬瘡”。
什么是紫外線
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10nm到400nm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1801年德國物理學家里特發現在日光光譜的紫端外側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發現了紫外線的存在。
根據紫外線的強度可以將其分為三類:UVA即紫外線長波,是紫外線中強的一種,不受季節、陰晴及早晚的影響,可以穿過玻璃、衣物及日常防護用品將皮膚曬傷,導致皮膚過早老化;UVB即紫外線中波,會對裸露的肌膚形成傷害,使皮膚變黑、紅腫甚至留下斑點;UVC即紫外線短波,幾乎不會對肌膚形成損傷。夏季雨后初晴時紫外線強;一日中上午10點下午2點之間紫外線強。
什么是“紫外線過敏”
紫外線過敏是日光作用于人體所引起的異常變態性反應;光變態性反應是一種免疫性反應,人體中只要有少量的光感物質,經紫外線照射即會發生反應,表現為面、頸、前臂伸側,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現紅斑、丘疹、風團樣或水皰等皮疹,日光照射后,皮損明顯加重,癢感加劇。皮疹常反復發作,日久可發生苔蘚樣改變,色素增加。以春天、夏、秋季節時癥狀尤其嚴重;也叫日光性皮炎。
盛夏在陽光下暴曬后,頸面部、手臂部、肩背部等外露皮膚出現紅斑、水皰等,火燒般癢痛難忍,數天后紅斑和水腫消退,繼以脫屑、蛻皮,并留下暫時性的色素沉著。這個過程是皮膚在強烈日光照曬下出現的急性損傷性反應,即日曬傷,反復日曬傷后,也會形成皮膚對光敏感,之后,再受日光照射,則產生光敏性反應(日光性皮炎)。
中醫稱本病為日曬瘡,陽熱毒邪侵入體表,蘊郁肌膚,灼皮傷肌而致;若毒熱夾暑濕或與內濕搏結,浸淫肌膚,則會出現腫脹、水皰,破后糜爛、滲液。
紫外線過敏有哪些癥狀
紫外線過敏的癥狀是被陽光照射的部位出現瘙癢,在陽光下暴曬的時間越長,過敏反應則越嚴重,皮膚瘙癢將持續24小時至48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陽光中紫外線可能導致白內障,由于陽光對眼睛的傷害在中短期內不易被患者所察覺,因此對它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當皮膚受到日光紫外線照射后,于暴露的部位如面、頸、手背等處發生皮疹。根據皮膚反應輕重分為一度紫外線過敏和二度紫外線過敏。
一度紫外線過敏表現為局部皮膚經日曬后出現彌漫性紅斑。
二度紫外線過敏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后,繼而發生水皰甚至大皰,皰壁緊張,皰液為淡黃色。自覺癥狀有灼痛或刺癢感。水皰破裂后呈糜爛面,不久干燥結痂,遺留色素沉著。非常嚴重的紫外線過敏可伴有發熱、頭痛、心悸、乏力、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