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搭配膳食 讓身體更健康
眾所周知,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合理的營養不僅可以保證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的需要,而且還可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相反,不合理的飲食會引起某些疾病,如肥胖癥、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腫瘤等。因此,科學地安排每日膳食以獲得品種齊全、數量適宜的營養素,才能延年益壽,促進健康。那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搭配膳食才能讓身體更健康呢?
※ 粗細搭配
近年來,不少養生保健書籍提倡公眾多吃粗糧,這是誤導。醫學研究證實,吃過多粗糧容易導致胃病。至于粗糧能夠治病更是無稽之談。只有粗細搭配才有益于健康。
現代人只吃細糧或只吃粗糧的做法都不可取。細糧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大部分流失或缺乏。適當吃一些粗糧、雜糧和全谷類食物,能有效的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對防治便秘、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膽結石、某些癌癥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吃粗糧過多也不好。粗糧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對胃黏膜是一種刺激,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出現慢性炎癥,也有可能出現惡化,使人患上胃部腫瘤。粗糧中含較多纖維素,長期多吃會影響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的吸收,降低人體的免疫力。不同種類食物蛋白質的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粗細搭配可以互補,提高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一般來說,成年人每人每天好能吃50克以上的粗糧;老年人容易便秘,患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的危險性增加,每日可吃100克粗糧,但消瘦、營養不良、消化不良的老人則要少吃些;懷孕期和哺乳期婦女以及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不建議過量食用含有過多膳食纖維的粗制食物;肥胖及有“三高”者應適當多吃些粗糧。吃粗糧有講究。營養學專家建議:吃粗糧時要多喝水,因為粗糧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而膳食纖維只有在人體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才可以保障腸道正常工作;吃粗糧要循序漸進,經常吃肉的人突然增加粗糧的進食量,會引起腸道不適;吃粗糧時應搭配葷菜,因為粗糧的口感稍差,而且所含的蛋白質質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