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謊”的心電圖
看來,心電圖正常也不等于沒有冠心病。
臨床上一般將冠心病分為隱匿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以及猝死型等5種。其中,后三種類型的患者—般都有相應的心電圖異常,而隱匿型病人常無癥狀,部分病人僅在運動試驗過程中才出現心肌缺血的心電圖改變。心絞痛型患者發作時多可出現S T段移位,但也有約半數患者靜息心電圖可完全正常。這是因為這類患者盡管已有冠狀動脈病變存在,但在安靜時尚可維持心肌的血液供應,只有在勞累、情緒激動等狀態下,心臟負荷加重,心肌耗氧顯著增加,才會出現相對心肌供血不足。另外,只有當冠狀動脈的血管狹窄達到70%~75%以上,方可出現供血不足。如果僅根據心電圖正常就忽略冠心病的診斷,或者直到出現急性心肌梗死才作出冠心病的診斷,就會延誤治療,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奉勸那些有冠心病可疑癥狀的患者,千萬不要因為心電圖“正常”而放松警惕。
“死板的”心電圖儀器
心臟是循環系統中重要的器官。由于心臟不斷地進行有節奏的收縮和舒張活動,血液才能在閉鎖的循環系統中不停地流動。在整個心動周期中,起搏點、心房、心室相繼興奮,都伴隨著這種生物電的變化。通過心電描記器,從受檢者體表引出多種形式的電位變化的圖形,這就是心電圖。然而,心電圖儀器是個“笨拙”而又“死板”的機器。如心肌肥厚,如果只存在右心室肥厚或左心室肥厚,心電圖上可以表現出來;可是如左右心室都肥厚,由于電位可相互抵消,心電圖就表現為正常了。還有一些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患者,由于心肌缺血范圍廣泛,導致異常的心電向量相互抵消,而使心電圖表現“正常”。此外,心電圖儀的質量及靈敏度,也會影響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