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醫專家亦是太極拳家
還好,我們的中醫專家們,并沒有迷失方向。就像他們曾拜師傳承中醫一樣,回歸傳統太極拳,幾乎成為他們或者他們后人(傳人)的必然選擇。
家住北京隆福寺街的王友虞,一直以來都有兩種身份。其一,李式太極拳的第四代傳人,主要師承了第三代傳人陳丹肪(亦為京城的名醫);其二,7歲開始背誦醫學典籍,隨著年齡的增長,陸續跟爺爺、外公和師父學習中醫、針灸,并拜“四大名醫”為師深研中醫。
李璉,中醫主治醫師,中醫世家。其父李介鳴教授,為四大名醫施今墨入室弟子。李璉本人自幼從其父學中醫,后侍診學習于祝諶予、董德懋等名家,并攻讀于北京中醫學院。在他16歲時(1968年),開始隨太極拳家吳圖南先生(吳圖南先生曾向太醫院正李子裕先生學過醫道,太極拳很有成就,壽至105歲)學練傳統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等。如今,他在太極拳上很有造詣,已出版《楊少侯太極拳用架真詮》一書。
曾擔任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的呂炳奎老中醫,則指令其子嘉澄隨吉良晨教授學練太極拳。如今在國外工作的嘉澄,仍每天堅持練拳,在身心健康方面頗有收益。
或許呂炳奎老局長的話可揭開中醫師學練傳統太極拳的秘密:“本《內經》‘正氣存內’、‘精神內守’之旨,張仲景‘上工治未病’之教,孫思邈‘大醫醫未病之病’的精神,尊前賢之啟迪,從‘精氣神’當中不斷激勵自己,鼓勵自己,認為‘世上有健康長壽之法,無長生不老之術’。要防患于未然,提高人的生命系數,縮短人的衰老時間,是醫者之大愿也。”
這樣的“大愿”,醫者或許真的需要太極拳的幫助;反過來說,練太極拳者,也很需要醫者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