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骨密度的檢查結果?
骨密度的檢查結果通常報告為T值和Z值。它們的含義是什么?
行骨密度測量后通常給出T 值,其含義為與正常人的巔峰骨密度(即健康青年的骨密度)相比,受測試者骨密度的變化情況,具體表示為T值= (測定值-骨峰值)/ 正常成人骨密度標準差。骨密度測量后亦給出Z 值,Z 值含義為與正常人同年齡組相比受測試者骨密度的變化情況,具體表示為Z 值= (測定值-同齡人骨密度均值)/ 同齡人骨密度標準差。
根據我國新的專業學會的規定,T 值用于表示絕經后婦女和大于50 歲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對于兒童、絕經前婦女以及小于50 歲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議用Z 值表示,但是就Z值而言未給出具體范圍,這可能是因為要密切結合臨床具體情況才能確定,不能單單看Z值就下定論。
無論T值還是Z值,只要小于0,就意味著骨骼強度受損,越小則表示骨折的風險越高。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T值≥-1屬于正常范圍,《-1而》-2.5屬于骨量低下,≤-2.5為骨質疏松。骨量低下是骨質疏松的前奏,必要時同樣需要藥物干預。
什么時候需要查骨密度呢?
骨密度檢查雖然重要,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要去查骨密度。主要在下述兩種情況下應該進行骨密度檢查:一是女性大于65歲,男性大于70歲,建議查骨密度;二是女性不足65歲,男性在50~70歲之間。
有下述危險因素者,建議查骨密度:1.無論男女,50歲以后發生了骨折;2.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臟疾病、飲食失調等;3.過早停經,既包括自然發生的停經,也包括手術導致的停經;4.因前列腺癌或乳腺癌接受激素治療;5.身高變矮;6.。吸煙;7.有明確的骨質疏松家族史;8.連續3個月以上每日服用糖皮質激素(強的松,甲基強的松龍等);9.經常大量飲酒。
已經診斷骨質疏松并接受治療者,也應該定期檢查骨密度以監測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