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 人體中的大“硒”庫
腎臟是硒代謝和儲存的重要器官,是人體中的一個大“硒”庫,居體內各器官之首。但是,研究證實,病人在腎臟患病時體內缺硒卻非常普遍。國內臨床研究觀察腎病患兒體內5種微量元素的變化,結果發現,患兒腎病發生時硒元素含量較低。另有對糖尿病腎病和尿毒癥透析等病人進行的檢測發現,他們的血硒濃度顯著下降。動物研究還發現,當硒的攝入量不足時,體內首先是動用腎、肝等器官中的硒來補充代償。這提示,當體內血硒濃度降低時,腎內硒含量更是極大降低。
個體化補硒
人體所需要的硒或硒化物可通過呼吸、進食或皮膚獲得,其硒源的90%來自食物,所以人體每天的硒攝入量直接受食物含硒量的影響,間接取決于環境中水、土壤的硒含量以及人們的飲食習慣。天然食品中肉類是硒的主要來源,牛奶中也含有硒,谷類和蛋類中硒含量都比水果和蔬菜高。各類食物的含硒量順序是:動物內臟>魚類>肉類>蛋類>豆類>糧食>蔬菜>水果,蔬菜中蘑菇、大蒜含硒較高。
人對硒的需要量每日為50~200微克。蔬菜、水果等富含的維生素A、C、E的食品有助于硒的吸收。此外,原發腎臟疾病、腎功能減退等將制約不同食物的攝入量和種類,故飲食補硒方法強調個體化原則。由于硒與腎臟病的發生與發展有密切關系,因此,目前臨床上對原發腎臟疾病、腎功能減退等硒缺乏病人,多采用硒酸酯多糖、硒酵母片等藥物治療。必要時,病人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硒制劑,如納米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