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人 喝水得“量出而飲”
對心血管疾病者,醫師會建議患者注意喝充足水分,防血液粘度過大引發中風。而對心衰患者,喝水有限制,可謂過猶不及,喝水多了會加重心臟負擔。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晚期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到了中末期,都會造成心臟問題,尤其是心力衰竭。對心衰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喝水少不得,但同樣不宜過多。
身體缺水的時候,血液粘稠度增高,有些本來就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因此突然發生急癥,因血液過于黏稠發生血栓,出現心梗、腦梗之類的問題。但如果飲水過多,尤其是如果一次性喝下過量的水,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這時血液是不黏稠了,可心臟的負擔卻大大增加了。
健康人還影響不大,可冠心病、心力衰竭者,心功能本來就不算好,這時還要超負荷運作,患者就可能出現胸悶、氣短、大汗淋漓加上腿發軟等癥狀,嚴重時危急生命。
“心病”喝水指南:喝水得“量出而飲”
那么,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每天到底得飲多少水呢?所謂“每天喝八杯水”的觀點可以借鑒嗎?
飲水重要的是“出入平衡”, 一天要喝多少水,要根據本人汗液和尿液的排出量來確定的。如夏天汗出得多要多喝水,運動流汗多要多喝水……所謂“一天8杯水”只是個大概數量,不代表絕對,不代表每個人的情況。
冠心病、心衰絕對不能“進多出少”,即攝入的液體總量(包括飲食中的液體成分及飲水量)一般不要超過排出汗液及尿量。大家可根據自己的運動量、排尿量去控制飲水量。至于已經發生心力衰竭的病人,特別是急性期患者,如果存在水潴留的情況,要進行適當控水,醫師對其飲水量會有個嚴格的要求,患者得遵照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