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06年為丙成年,丙辛化水,中運水運太過:辰戌太陽寒水司天,全年寒水之氣太盛。患者體質本為虛寒,正逢寒水太過之運氣,該病夏季得之,夏季為里虛表開之時,易為寒所中。因此診為太陽傷寒,兼有里虛。該患者雖然得病一年有余,但其所傷為當年之寒氣,該隱伏之寒邪不除,病必不愈。因而主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甩以開太陽,溫少陰,散寒氣:合入桂枝湯以調和營衛,充養氣血,佐以干姜、黨參溫煦中焦,全方內外合參,標本兼治。據臨床用藥經驗,附子、干姜、桂枝、細辛等純陽藥品合用,從少陰直驅太陽,勢同接力,掃蕩寒邪速。寒邪
從表而出,極易使病情加重,伴隨出現表征,患者服藥三劑后瘙癢加重,皮膚為表,寒氣必然從皮而解,是以瘙癢加重:伴隨惡寒、流涕、發熱等表現,此等表征正應“臟邪還腑,陰病出陽”之侯,恰恰是疾病轉機之關鍵,務必除惡務盡,因進余劑以蕩除寒邪。俟汗出后寒邪大泄,尚余體虛,乃予桂枝湯加黨參、黃芪、干姜以充養氣血、溫煦脾胃以收功。
《素問·生氣通天論》日:“夫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天地為一大宇宙,人體為一小宇宙,大小宇宙息息相通,人與自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人體必須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保持內外環境動態平衡。因此,天時、氣象變化與人體生理、病理乃至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等都有密切的關系。通過對每年五運六氣的分析,可了解天地自然的盛衰虛實,進而為醫者辨證施治提供重要的參考。《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日:“先立其年,以名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躁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意思是,了解年之運氣狀況,就可明白此年病氣之五行六氣屬性,據此治病即可得到調治。<素問·六節藏象論>日:“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這更強調了掌握五運六氣對于醫家的重要性。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河間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序中說:“識病之法,以其病氣歸于五運六氣之化,明可見矣。”又說:“不知運氣而求醫無失者,鮮矣。”他認為五運六氣理論對中醫臨床有非常切實的參考意義。臨床上充分考慮當時的運氣情況,在望、聞、問、切四診的基礎上增加天地自然運氣情況這樣一個重要參考系,對于病因、病機的分析和認識上就多了一面鏡子,能夠幫助醫者更加精準地確定治則、治法,制定處方、用藥,進而提高診療水平,取得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