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幽門螺桿菌感染
消化性潰瘍的復發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有關,根除Hp后,潰瘍病的復發率明牡降低,國外資料顯示,未根除Hp的潰瘍病患者,一年內的復發率高達80%;而根除Hp者,復發率降低至4%:,因此,有Hp感染的潰瘍病患者應接受根除Hp的治療。
5.藥物維持治療
治療不正規、過早停藥,是導致潰瘍病復發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潰瘍多次復發、曾有或易出現較嚴重并發癥、長期服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以及伴有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宜采用藥物維持治療,以徹底治愈潰瘍,降低復發率。
維持治療通常選用H2:受體拮抗劑,如甲氰米胍、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也可選用奧美拉唑或蘭索拉唑,維持半年至一年,可顯著降低復發率。潰瘍治愈后繼續用藥2-3周,可降低半年內的復發率。此外,維持治療還可選胃黏膜保持劑,如硫糖鋁等,連續服藥1-2年,有一定的預防復發的作用。維持治療的時間目前尚無統一定論,一般為1年。如復發,應改為正規治療;如不復發,則考慮停藥。
6.季節預防性服藥
許多潰瘍病的復發有較強的季節性,在好發季節前進行預防性服藥,對預防復發有一定效果。每年僅復發l~2次、潰瘍較易愈合、無明顯并發癥、不長期服用非甾體類藥、也無嚴重全身疾病的中青年患者.可采用“癥狀性自我監護治療”的方法。即當疼痛癥狀出現時,可按潰瘍病治療,直至疼痛消失后,再繼續服藥1-2周后停藥。也可在未出現疼痛,但有季節轉換、工作壓力增大、情緒波動等不良因素存在時,預防性用藥,以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