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整日里都過度悲傷的人固然對身體不好。但是整天都非常高興的人也是很傷身的。不管是喜怒思悲恐那種情緒過度了對人的身體都有很大的影響。
中醫絕招以情勝情
中醫運用五行學說,采用取類比象的方法,將人體歸納為心肝脾肺腎五大體系,根據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不同特點,而將其具體歸納為某一臟的生理功能,即五臟生五志,其中喜(驚)為心之志,怒為肝之志,思為脾之志,悲(憂)為肺之志,恐為腎之志。當發生突發、強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調情況時,便也首先損傷有關的臟腑,也就是喜(驚)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憂)傷肺、恐傷腎。
中醫還巧妙地運用五行的生克制化關系,提出了以一種情志去糾正相應所勝的情志,達到調節由這種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獨特治療方法,也就是以情勝情療法,有些人亦稱為情志相勝、五志相勝、情志移遣療法等。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喜傷心 恐勝喜
清代《冷廬醫話》中,說到一江南書生在京考中狀元,因過于高興而發狂,大笑不止。一位名醫看后對他說:“你的病治不好了,不過十天就會死的,趕快回家吧,遲了就來不及了。你回家路過鎮江時,一定要找一位何醫生再給你看看病。”同時寫了一封信,讓他面呈那位何醫生。書生到了鎮江,果然病就好了。醫生的信中寫有這樣的話:這位書生“因喜極而狂,喜則心竅開張,不可復合,非藥石之所能治。故以危言懼之以死,令其驚恐憂郁,則心竅閉,到鎮江當已愈矣”。
這是以恐勝喜的典型病例,因為喜為心志,恐為腎志,在五行中,心屬火,腎屬水,水能夠克火,所以可用腎之志恐,來治療心之志喜導致的疾病。醫生也正是給狀元造成病重將死的假象,以恐而治愈了他的“喜”病。
思傷脾 怒勝思
元代的《儒門事親》一書中,記載了一位貴婦人,嚴重的失眠,歷經兩年不愈,諸醫無策,擅長心理治療的名醫張子和,讓病人的丈夫,“以怒而激之”,整天花很金的錢,只顧買酒喝,自得其樂,而對病人不聞不問,不給她買藥治病,結果這位婦人怒中遏,一氣之下,出了一身大汗,當天夜里便感到疲憊不堪而睡得很香,又過了八九天,食欲也好轉了。
這是一則以怒勝思的病案。因為思為脾志,怒為肝志,在五行中,脾屬土,肝屬木,因木能克土,所以可用肝之志怒,來治療脾之志思導致的疾病。張子和也正是運用“惹其發怒”的手段,治愈了貴婦人的失眠癥。